【林婉婷高雄報導】台灣首個登記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基督教芥菜種會」選1113日、14日在高雄舉辦「第2屆社區力網絡夥伴教會年會」,邀請全台在關懷兒少、長者、原民、偏鄉等領域合作的教會夥伴齊聚一堂,聆聽專講也互相交流,持續「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以助人的方式服侍上帝」的精神投入各樣社區事工。

(攝影/林婉婷)

13日開幕式上,芥菜種會董事長吳瑞仁致詞中提到基督「不只是宗教信仰,而是真正的活水」,並以「LQ(學習力)」為勉勵,祝福全體能在兩日年會期間收穫滿滿。專題演講邀請退休牧師李孝忠以「同行的使命(Together in God’s Mission)」為題分享,談到教會身為信仰團體,必須在社會工作與傳揚福音之間取得平衡,所以要從神學角度來思考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強調如何做,但在此之前應該問問為什麼?」人必須關心社會,是因為上帝的宣教擁有創造、照顧、拯救、成全的意義,「上帝主動走向世界,施行關懷、拯救的使命。」他也舉了多處經文為例,說明上帝主動走向人群、陪伴人們。

(攝影/林婉婷)

「當神與人同行時,人也要謙卑與神同行。」李孝忠進一步指出,人們應該懷著「合一、憐憫、責任」的心與神同行、彼此同工。合一是明白普世價值,普世(Oikoumene)一詞來自希臘文的「家庭」(Oikos),意思是「地球上所有的居住者」,有生命共同體的意涵。憐憫的英文Compassion來自希臘文的「感同身受」,拉丁文的「感同於」,是除了理解與認同,還有行動實踐的意味。責任從英文Responsibility來分析,代表「有能力去回應問題」(Ability to Response)。李孝忠強調這樣的「能力」與優點、專長無關,而是上帝創造即擁有,只要自我肯定與願意即可以行動,「沒有責任,教會就成了基督徒俱樂部了。」

(攝影/林婉婷)

社區力TED Talk環節,有邀請三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分享,分別是東部中會新港教會、嘉義中會橋頭教會與嘉義中會林子內教會。新港教會以「心驛耕新:老屋新造」為題,由社團法人台東縣心驛耕新關懷協會總幹事陳思蒨進行簡報,將新港教會老宅86年歷史劃分成4個時期:19321943年,因日據時代新港支廳長菅宮勝太郎喜愛當地,辭官留居並建設2層樓的木造建築為住宅。19461995年,日本撤離台灣,高俊明牧師堂哥高端立醫師買下老宅,開設高安醫院。19962014年,新港教會會友們集資2000多萬買下老宅,並以背包客棧、靈修會館等型態對外營業,用10多年將欠債還清。

(攝影/林婉婷)

後來,教會長輩不忍見到老宅隨時間與天災破敗,提出修繕想法。陳思蒨表示,從此可以看出長輩對老宅與教會的感情,也提醒年輕一代要看見並回應地方需要。2015年開始新港教會與台東縣政府、學者合作「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促成菅宮勝太郎孫女滿井紀子來台與教會牧師劉炳熹訪日等台日交流外,在地方合作上,新港教會與晃晃二手書店合作開設眺港二手書店,與都蘭診所合作在宅醫療等;另投入海洋、食農、族群等文化體驗教育。

(攝影/林婉婷)

橋頭教會長老柯曉娟則分享在帶領教會「飛鷹團契」時領受的感動。飛鷹團契4年前組成,成員多是青少年,定期安排監獄傳福音、關懷育幼院童、社區清潔與掃街服務、關懷單親媽媽等。柯曉娟指出,不少團契成員來自高風險家庭,是「本身需要被疼愛的孩子」,但在這些關懷事工中,她看見團契成員仍然有能力也願意去愛護、幫助他人,並從中獲得療癒與成長。柯曉娟笑說自己常常要「跟陣頭搶孩子」,縱使會被家長辱罵、會被社區批評,她不因環境而受挫,願意一直從事青少年福音事工,「在人不行,在神凡事都能。」

行政院宣示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故14日行程中,芥菜種會特別設計社區防災、社區照顧服務據點、青銀共創、原鄉社區工作、時間銀行、勞動合作社、社會企業、新住民社區工作等工作坊,幫助與會者對不同類型的議題與服務都有所暸解。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