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信仰的代表字

每當年尾,國內外都會有公布年度「代表字」,而這些「代表字」往往也受到大眾與傳媒關注,因為這些「代表字」不僅為一個年度畫下句點,背後更是反映出當代社會或世界在過去一年所關注的重要議題與風潮為何。

在亞洲,年度「代表字」的傳統最早始於1995年日本「今年の漢字」,近年來台灣、中國、香港、澳們、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使用華文的國家,也紛紛仿效,舉辦票選活動,選出年度代表字。

柯林斯辭典(Collins Dictionary)日前宣布2018年的代表字為「一次性使用」(single-use),顯然是出於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汙染問題。人類大量消耗資源,並製造出不可再利用的物品,深深傷害著受造界,近來世界各界不斷提倡使用環保製品,而這波永續環境愛地球的呼聲也在台灣引發響應,更將入法,成為國家政策。

牛津辭典(Oxford Dictionaries)也公布今年的代表字為:toxic,該字意味「具毒害作用」。牛津辭典美國字典部門主管馬丁(Katherine Connor Martin)表示,過去一年大家對該字的使用明顯升高,而toxic並不僅止於單一解釋,在許多面向中都能使用,從環境中的有毒物質、感嘆時下攻擊不斷的政治語言,到反對性侵害與性騷擾的#MeToo運動,toxic在不同脈絡下皆衍生豐富意涵。

身為基督信仰者,我們又能從年度代表字得到什麼啟示?我們看似總能在信仰基礎上,得出許多的論述與「訓息」,但捷克天主教神父湯馬斯˙哈力克(Tomáš Halík)在《擁抱懷疑的信仰》一書提醒基督徒,「必須拋棄已被隨意濫用的『虔誠用語』,不應該成為『操控的鼓動者或呼叫口號的文宣人士』。」

每一次,我們侃侃而談福音、信仰時,有沒有在不經意之間,讓我們的信仰成為「一次性使用」的廉價產品,甚至,讓信仰變成危害他人的有毒物質,狠狠傷害原本該被撫慰的破碎心靈?身為基督徒,我們是不是應當更多地提醒自己反思,所謂福音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不斷反思,並不表示我們要視真理為敝屣,而是將最原始的信仰語言找回來,這也是改革宗的神學傳統。當耶穌基督為我們捨己、釘死在十字架,我們早有相同的代表字,那就是耶穌基督告訴我們應當彼此相愛的「愛」。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們的言行舉止,是否有行出愛,使眾人知道我們是基督的門徒?在紛擾的選舉後,懇求上主賜下智慧,找回信仰最關鍵的代表字,以生命的光照亮社會,並以恩典縫補撕裂的關係,讓基督信仰社群成為台灣的祝福。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