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麗島到罷昌,長老教會怎麼了?(2)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於3月25日主辦「何謂公共神學」座談會,邀請到教會史學者王昭文進行專講,並由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進行與談。本文由座談會主持人廖斌洲先生以摘要方式,擷取整理當日座談內容。為便於閱讀,文章經潤飾、編修。全文分3期連載。

主題演講/王昭文(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

與談人/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文字記錄/廖斌洲

如何看待同性戀議題:從開放立場收攏為單一主張

目前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下稱長老教會)內部,同性戀議題具高度爭議性。當代反同性戀運動主要來自美國基督教右派人士,他們將同性戀視為顛覆神聖世界觀的罪,基督徒必須極力抵抗這種逆流。

不可否認,必須承認同性戀議題在全世界各個教會都帶來了很大衝擊,許多教會也是在經歷緩慢的討論過程後,才逐漸接納同性戀符合聖經教義。最近的例子是,加拿大長老教會(PCC)發表聲明,向長期以來的歧視致歉。

其實,如果回到聖經書寫的文化脈絡中,當中所指的同性性行為是,父權社會中,男性以欺凌的方式,把另一名男性當作性玩物,藉以展現權力,與我們當代所認為的同性戀概念不同。此外,聖經當中所記載的罪非常多,但往往許多基督徒卻只將焦點放在同性戀是一種罪,這是值得檢討的。

1996年,楊雅惠牧師成立台灣第一間同性戀組成的教會──同光教會。同光教會採用長老宗體制,也嘗試申請加入長老教會體系,但未受到接納,目前仍是獨立教會。儘管長老教會體系中未設有同性戀教會,然而,總會對於同性戀議題卻曾召集各領域專家進行研討。2004年,《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出爐,可惜未能正式通過,無法成為教會對於同性戀議題的官方觀點。

從2004年到2014年間,總會因為認為這個議題的討論可能會造成教會的分裂,對於同性戀議題停滯不前。相對於此,基層的教會青年卻熱烈討論,更是每年神研班的常置性議題。教會青年對於同性戀議題的關注,使得他們更能夠了解同性戀的處境,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戀議題在教會內部,已有世代落差。

事實上,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原本傾向參考《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中的建議,期待教會對同性戀議題抱持開放討論立場。然而,反同牧者在2014年總會年會中,卻以臨時動議方式,將〈同性婚姻議題牧函〉闖關通過。

〈同性婚姻議題牧函〉中,明確表達同性戀是一種罪;查其內容,主要是參考香港極端保守基督教組織「明光社」對於同性戀議題的聲明文件。

對「多元」的恐懼起於對理性的拒斥、對權威的順從

近年來在台灣教界,「多元」幾乎已經成為令人恐懼的概念。原本「多元」的意思是,呈現萬事萬物和諧共存於世界的一種狀態,然而,許多基督徒卻因為害怕失去對信仰單一真理的追求,而對「多元」抱持排斥態度。

依個人粗淺觀察,基督徒對於多元的恐懼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靈恩運動。由於許多教會對於信徒在信仰上欠缺理性思辨的教育,使得許多尋求信仰慰藉而加入信仰群體的基督徒,很能接受強調感性面向的靈恩運動。

其次,成功神學。巨型教會(megachurch)快速崛起,主要就是因為訴求功利主義的信仰觀。這使得信徒抱持著「信耶穌得財富、得繁榮」的速食價值來看待基督信仰。與此相對地,卻忽略了傳達基督教信仰是受苦的、應與受苦者同行。

第三,西瓜效應。由於許多教會教導信徒要順服,使得在特定、具爭議性的議題上,許多信徒們考量的,並非為公義發聲,而是端看教會領袖立場為何、教會多數人的態度如何。於是,像在反同這類具爭議的議題上,教會界居於少數的友善同性戀基督徒,就可能因此噤聲,產生沉默螺旋效應。

「進步的基督徒聯盟」是否可能?

回顧2014年總會年會中以臨時動議強行通過〈同性婚姻議題牧函〉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教會人士為了滿足對於同性議題表態的立場,寧願踰越民主代議制度,透過不符合程序正義的方式行事。其實,不管教會內部對於一個議題有多少不同聲音,都應該經過充分討論,正如同1970年代長老教會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我們的呼籲〉及〈人權宣言〉的過程一樣。

觀察未來同性婚姻議題在教會界內部的攻防,保守派基督教團體在罷昌運動失敗後,仍會持續其政治運動。至於長老教會,則由於內部已經對該議題陷入高度分歧,有可能與保守派妥協,但也有可能擱置此一爭議。2017年5月釋字748號的同婚大法官釋憲案通過後,有可能給予長老教會內部的開明派提出討論的空間,但也有可能造成保守派人士更大的反彈。

2018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同時進行與同性議題相關的3個公投案。當中令人憂心的是,保守派基督教團體的提案不只是針對已經做出釋憲的民法條文,更針對了校園的性平教育提出公投案。平心而論,台灣的性平教育仍有需要強化的部分,但這些提案卻試圖將整個性平教育倒轉回過去未實施時的狀態,這是更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面對長老教會近年來種種失能,我們要問的是:當台灣的基督教界逐漸被保守教會人士占據時,基督徒是否有可能形成一個「進步的基督徒聯盟」?也就是結合一些教會界內部對於人權議題有高度意識的人一起來從事一些運動?這是值得各位基督徒繼續思考的面向。

與談人/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時代變遷下的迷惘先知

基督教保守勢力自2014年太陽花學運一直到2016年總統選舉間,迅速竄起。成立於2015年9月的「信心希望聯盟」,僅用幾個月的時間競選,並在2016年選舉的政黨票取得了超過20萬票。一個新興政治團體以極短的時間,以單一議題獲得如此可觀的票數,其力量不容小覷。

我曾經參與長老教會總會的《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研究中。這份報告是台灣基督教界針對同性戀議題發布的第一份完整報告,內容分為醫學組、神學組、社會組。在我參與的社會組報告內容中,明確提到,基督徒必須多去理解和關懷同性戀的處境,和同性戀在台灣社會的受壓迫狀況。

然而,社會組成員到北、中、南各地教會進行座談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教牧人員和信徒,都只關心對於「同性戀是不是罪」的神學解釋,沒有人關心從醫學和社會觀點出發的報告內容。對於同性戀議題,如果基督徒只看神學解釋的話,那就無解了。大家可以關起門來,讓各個神學界的山頭去解釋。

從2004長老教會發布《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至今,整個台灣教會界對於同性戀議題的討論毫無進展。這10多年來,以華語教會為主的保守派基督徒透過彩虹事工進入校園,並且非常有意識地在教會界中培養家庭建造的使命,及青年對於婚姻和異性交友的教導,對於同性戀則明確主張是「罪」。

威權統治時期的長老教會,的確是具備前瞻性並參與在社會議題中,但當年的議題現今大部分早已得到解決。因此我們要問的是,現在還有哪些議題,是值得教會持續去關注的?教會又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機制或平台,引領人們關注時代重要議題?當然,現在的台灣早已不乏關注各種進步議題的公民團體,因此,教會更加必須思考自己可以在當代公民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

信望盟的崛起,帶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長老教會鬆動得很嚴重,教會組織陷入權力結構的僵化和鬥爭中,而無法自拔(例如:馬偕醫院董事鬥爭、彰基事件)。 (待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1. 人來到這世界有很多不得已。無法選擇一切大家認爲是好的。就算異性也是問題多多。只要不傷害到他人。都沒怎樣不行。要好好的生存在這地球上都不容易。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應付一大堆人的想法。眼光。。。???放了你。放了我。大家平安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