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視歷史才有未來

30年前,1988年12月31日,一群接受城鄉宣教訓練(URM)高級班的原住民學員在嘉義火車站前,拉倒吳鳳銅像,打破國民黨統治下羞辱原住民的吳鳳神話;吳鳳鄉在民意要求下改名為阿里山鄉,原住民意識逐漸深入在部落、原住民社團中。

40年前,1978年1月1日,在美國與中國建交的不安時刻,許多旅美的台僑及台灣留學生努力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影響台灣甚巨的《台灣關係法》,讓台灣在民主運動中持續追求人權與自由。

66年前,1952年12月28日,國民黨政權在汐止鹿窟設下重重關卡,為圍捕二二八事件後躲藏在鹿窟的地下組織,大量逮捕鹿窟村民,並在當地的菜廟設下刑堂,嚴刑逼供,30多名村民被判死刑。「鹿窟事件」是戰後台灣最大的冤獄、滅村事件。

許多人以為不去談論歷史上的傷痛,傷痕會自動痊癒,和平會自動降臨。但是越不去述說、越不去談論,只會讓加害者越加自以為是、更加囂張。國民黨將充滿悲情的鹿窟改為光明村,指控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為「東廠」就是明顯的例子。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不論是教會界、教育界或各行各業在「日耳曼民族」的情感下盲目地擁護納粹政權,殘害猶太人,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但德國勇於面對這段不堪的歷史,設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保留集中營設施、保存納粹時期的檔案。在許多場合上,也看到德國政治領袖以不同形式向被害國的國民道歉。反觀鄰國日本,在對二次大戰的責任上,刻意迴避敏感用詞,如不用「敗戰」而用「終戰」。至今,不論日本內部或東亞,不時有人對日本的戰爭責任提出挑戰。

申命記6章6~9節中明白地告訴以色列民族要將上帝的命令記在心裡,教導子女,不論是行是躺,是睡是醒都要思想這些命令,要寫在手裡、額頭上,也要刻在門框上。以色列民族就是以這種態度在面對他們自己民族的滅亡,並在亡國四處流浪中得以傳承信仰及自我認識。

今天,台灣的危機並不是沒有民主、不重視人權、科技不進步或經濟不發達,而是缺乏歷史意識,不願意認真地去了解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事情。這不只是天然獨的年輕世代的危機,也是台灣人的共同危機。沒有歷史意識,我們就沒有未來。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