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圍台 八掌溪最多

塑膠垃圾示意圖。(相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邱國榮採訪報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經過半年多調查與分析,1月3日公布全國海域塑膠微粒調查結果,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海面的塑膠微粒量最多,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塑膠微粒,相當於一個國際標準游泳池中就有13萬5000顆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示意。(相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8年5月開船繞行台灣,首度調查全國海域塑膠微粒,航跡遍及本島及離島,在51個檢測點打撈與蒐集,分析後確認台灣領海布滿塑膠微粒。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量最多,其次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別有4.90與3.10顆塑膠微粒。

台灣海域塑膠微粒分布密度圖。(相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塑膠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主要來自塑膠用品,因光照或外力導致脆化斷裂而成,可能經由地下水道、農業灌溉渠道、河川逕流等途徑流入海洋。根據調查結果,全國海域都發現「生活塑膠」,八掌溪出海口塑膠微粒多為塑料加工原料,推測與上游或鄰近縣市工廠有關。

塑膠微粒種類分布比例圖。(相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有資料分析才能進一步追查問題背後成因,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建議,政府應根據成因解決問題,例如漁業活動使用的發泡塑膠可改用PE浮筒,改善發泡塑膠汙染海域的問題。此外,塑膠微粒會逐漸沉入深海,透過食物鏈累積,對人體健康具有威脅。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日本從2014年開始,根據掌握的數據制定了國家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政策,美國加州也於2018年10月更進一步針對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制定了《加州安全飲用水法案》。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