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報佳音的團隊文化

劉炳熹

報佳音一向是教會聖誕節的傳統,老一輩的弟兄姊妹分享著自己小時候隨著牧師上山下海報佳音,有時還要到天亮才會結束。很長一段時間教會的報佳音分為姊妹團契與弟兄團契兩組,一組跑北邊,一組跑南邊,不過多數也都要到凌晨1、2點才會結束。

近兩年,越來越多多社區小朋友加入報佳音的行列,讓我們無論在時間或行程安排上都得做出新的調整,尤其今年週六又有補班補課的問題,才又把路線拆為3天,週五前往泰源,週六成功鎮,週日台東市,讓大家可以依著自己方便的時間加入報佳音的行列。

看似簡單的活動,背後卻有安排不完的細節,從確定報佳音的家庭數量後,安排路線與交通工具,今年還要增加報佳音的教戰守則,讓每個家庭都知道團隊抵達後進行的順序,希望能夠透過孩子們與不同家庭的雙向互動,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今年參與鎮內報佳音的大人小孩加總超過60人,前往的家庭數亦將近50個,所有的行程就在熱鬧與歡笑中度過,不過隨著規模越來越擴大之後,如何塑造出團隊的凝聚感,將會是下一階段要進行的工作。

每次出發的團隊年齡層很廣,固然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但青少年就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自顧自的玩手機,忽略整體團隊走到哪裡、接觸了什麼人、看見了什麼。凝聚團隊一點都不容易,畢竟我們整體的教育環境被塑造為競爭力擺第一,人們很容易只顧自己的事,較不容易意識到團隊需要犧牲、需要觀察、需要互相合作。

上半年我們在北美與一些家庭互動,觀察到小朋友在學校裡幾乎不是參與樂團就是參加球隊。一開始還在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如今回想起來,那都是培養孩子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相對來看,台灣還是離不開升學導向與提升競爭力的邏輯,導致個人可以能力出眾,卻絲毫不知如何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共處。

團隊文化的塑造是一樁苦差事,它需要耗費相當的心力,也不容易看見成果。今年報佳音的活動結束後,浮現一幅新的圖畫,倘若未來可以招聚更多孩子一起參與,還有更多家庭一同擔任接待、分享小禮物的工作,再進一步就可以教導孩子們,除了自己收到禮物以外,還可以分享給那些沒有參加的夥伴,或者需要關懷的老人家,讓大家共享祝福。當然,要完成這樁夢想,需要每個人願意攜手來打造友善的環境,學習多關注些周遭人們的需要,環境的需要,有看見,才有可能帶出新的行動,讓整體的文化帶來新轉變。

改變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新的文化,讓每一個行動的影響力擴散出去,在聖誕節的時刻送給他人無形的禮物,帶來更多美善的力量,是教會責無旁貸的使命,更是教會得不斷學習傳遞的信息。 (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