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約2018年11月起,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每月固定擇一禮拜三上午10點於屏東中會中林教會舉辦感統遊戲與靜態勞作等親子活動。1月16日上午,雖然有綿綿細雨,仍不減小朋友興致,在家長帶領下踏入教室,從動靜態遊戲中學習聆聽指令、專注完成、創意發揮與團體互動,而家長們也能與社工討論照顧技巧。

(攝影/林婉婷)

社工員蔣靜芳表示,勝利之家5年前與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接洽,獲得人事等經費補助,兒童早期療育蹲點服務得以陸續從九如鄉、里港鄉,擴展至高樹鄉、內埔鄉、屏東市與長治鄉等屏北地區;另外與勤勞基金會合作,以工讀方式讓大學生擔任社工助手與小老師,幫助相關科系學生累積服務經驗;過往通常是與地方圖書館合作,與教會合作是新嘗試。

早療黃金治療期是0到6歲,倘若孩子有發展遲緩現象卻未被身旁成人發覺,可能等到進入幼稚園或小學、能力明顯有落差才會被通報;屆時還經醫院確診,且校方向教育部申請,才有專業師資進入校園進行個別療癒,「但早療就是最前端的、預防性的,不是真的發生了才來治療。」

(攝影/林婉婷)

不少家長們對於孩童發展有許多疑問,例如「發展遲緩是天生還是後天?」蔣靜芳說明,根據院方搜集之樣本分析,多數而言,如果後天刺激不足或照顧者帶領方式不合宜,可能造成孩子單一或多個發展面向遲緩;另一種可能是先天疾病,例如早產等。針對專注度不足部分,蔣靜芳補充,有時家長的指令對孩子來說很抽象,例如單單告訴孩子「坐在椅子上」,但如果能讓孩子們知道「現在要畫畫,我要坐好」,具有明確目的性且反覆教育,他們就更容易明白且完成要求。

(攝影/林婉婷)

另一個常見疑問是「要隨時隨地觀察才能知道孩子是否發展遲緩嗎?」蔣靜芳認為家長更應注意的是「生活規律」,該吃飯就要吃飯,該睡覺就要睡覺,家長不該為了自己時間方便,打亂孩子作息、造成孩子混亂,導致他們日後專注不足、情緒不穩、分離焦慮等。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身為基督徒的蔣靜芳以箴言22章6節作為自我勉勵,也鼓勵家長帶學前孩子踴躍參與活動,培養親子關係,並與年齡相仿的其他孩子交流;而對兒童事工有負擔者,也歡迎投入各服務據點一起努力。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