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與以實瑪利對話

Umav Ispalakan(《少年新眼光》責任編輯)

他的兒子以撒和以實瑪利把他埋葬在麥比拉洞。這洞在幔利東邊,原先是赫人瑣轄的兒子以弗崙的田地。……莎拉的女奴埃及人夏甲給亞伯拉罕生的兒子以實瑪利有下列兒子。他們的名字按照出生的次序是:尼拜約、基達、亞德別、米比衫、米施瑪、度瑪、瑪撒、哈大、提瑪、伊突、拿非施、基底瑪。他們是十二部族的酋長。他們所住的村莊、營地都是按照他們的名字命名。(創世記25章9、12~16節)

以實瑪利是誰呢?他是以撒同父異母的哥哥,母親是埃及人夏甲。當初亞伯拉罕的「正宮」莎拉(以撒之母),教唆亞伯拉罕,將夏甲和年幼的以實瑪利逐出家門,害這對母子差點橫死沙漠(21章9~21節),所幸上主保護他們,並應許夏甲,要使她的後裔成為大國(21章18節)。甚至在亞伯拉罕過世後,聖經寫出是以撒和以實瑪利這兩個兒子為他下葬,這樣的記載,表明以色列人承認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以實瑪利的後代,其實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以當時的族長繼承權來看,夏甲母子是「正統」下的弱勢,在那樣的處境中,他們是沒有話語權的,但是上主卻聽見他們的苦情,與他們對話。以實瑪利的名字原意就是「神聽見」的意思。上主對以實瑪利的應許,顯出祂的啟示與恩典,並不限於某個族群,更不被人的價值觀所侷限。這不僅讓後世突破猶太中心的信仰觀,更幫助我們認識主恩的寬廣。

神學家保羅.尼特 (Paul Knitter)在《一個地球,多種宗教:多種信仰對話與全球責任》中指出,「以救贖為中心的宗教間對話與其語境、出發點和目標都附有全球責任,呼喚這樣一種對話,就是要提出一種對話方式。」呼籲基督徒以更多的包容和對話來守望這個世界。

去年10月,美國一間猶太會堂發生仇猶槍擊案,造成11人死亡。當地穆斯林發起為遇害者籌募喪葬費活動,並受到踴躍支持,短期就獲得足額款項;此外,當地的長老教會也開放教堂,聲援和安慰他們的猶太鄰舍。悲劇中,眾人的愛心照亮了黑暗,也帶來跨宗教和族裔的愛心見證。

我們是否能與身邊的「以實瑪利」對話,讓弱勢者、受害者心聲能被聽見,使他們不再遭受排擠、孤苦無依呢?我們所信的上主,祂的救贖之恩超越人所劃定的一切界線與成見。我們若明白主的愛平等地照耀每一個人,就更應該在這充滿不同族群、宗教、文化背景的社會中,行出憐憫,致力與人彼此善待和尊重。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