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記念二二八 堅守正義 持續轉型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鄭南榕基金會主辦、63個民間團體協辦之「228・0 堅守正義 持續轉型——228七十二週年紀念行動」於24日下午2點28分展開,遊行從日新國小出發,途經天馬茶房、專賣局台北分局(現彰化銀行台北分行)、台灣廣播電台(現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現行政院)等事件地,沿途唱名二二八受難者姓名、悼念逝者,也請5位反黑箱課綱運動青年起草行動宣言,號召青年世代關心轉型正義工程。

20日主辦方於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玫瑰古蹟舉辦記者會,共同辦理遊行的各社團代表手持「228和平日」的手牌,靜默繞行玫瑰古蹟草坪,記念受難者,記憶這段不可被忘記的血腥歷史。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表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人共同歷史傷痛,是不可以被忘記的日子,也是讓台灣人能夠重新凝聚國族認同的重要的歷史事件。

(攝影/邱國榮)

24日遊行開始前,林偉聯也以主辦單位之一代表身份發言,提到今年行動宣言邀請青年朋友撰寫,為要再次提醒台灣社會知道二二八事件對國家與社會的重要性,也期待轉型正義透過二二八事件真相的確實理解以及全體國人共同塑造,有一個存有公義和平的對話空間。他說明,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族群包含台灣的福佬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跟隨國民黨從中國來到台灣的軍隊與民眾,所以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社會的共同傷痛,但事件真相因不同族群而有不同認知,甚至差異極大。期望透過遊行,喚起社會更開放、更理性對話,也藉由世代傳承,讓新世代理解二二八、傳達年輕人的期盼。

(攝影/邱國榮)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清華也代表主辦單位之一發言,指出「228・0」行動本意有數學意義,意謂「不要停頓在座標的原點上」,應省思如何讓社會找出真相,進而做到轉型正義。在國際社會的轉型正義案例中,因國家不同而有不同程序與方法,最適合台灣的程序與方法,值得社會大眾共同討論,但討論不要淪為抨擊;且他們這一代人可能沒有辦法完成轉型正義,必須請年輕一代繼續。

(攝影/邱國榮)

行動宣言起草者之一、東華大學社會系學生許冠澤,他以客家話發言表示,社會不斷談及這些傷心事,絕對不是要挑起仇恨對立,而是希望社會大眾在歷史教育中記取錯誤,同時珍惜當今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全面的認識過去,才能對共同未來有所想像。

起草人之一、政治大學經濟系學生朱震代表宣讀行動宣言。宣言全文如下:

「最高的山峰,不比最深的山谷接近天空。」台灣人之為台灣人,也從不因仰望誰的巨大與力量。而是,聞到了腳下黑泥正芬芳。

從前至今,不斷有人試圖加予這塊島嶼櫻花、梅花、牡丹花的圖騰。他們或引誘、或恫嚇地對台灣人宣稱,北方大國文明如此華美、兵戎如此壯盛。彷彿要叫我們記憶裡的莿桐仔花、大榕公、dahu和龍眼樹,因著恐懼而簌簌顫抖。然而,掠奪的鬧劇轉瞬百年,是誰依舊昂然挺立於這座島上?

這是一種屬於亞熱帶島國的氣節,台語所說的「臭賤」。平凡、無蓋高尚,卻隱喻著無限的生命力。1947年,台中人的二七部隊——一支以「中學生」為主的民兵——面對執行「清鄉」任務的國民黨正規軍,竟一路從台中抵抗到埔里,在數次戰役中重挫武力懸勝的對手。在此同時,斗六隊的陳篡地醫師,率眾攻打虎尾機場,隨後在彰雲嘉山區,繼續從事游擊戰,有如濁水溪畔的切格瓦拉。

「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我們相信這句話是,這世代的最大公約數,我們今日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後更不會是。

我們無法默不出聲,我們無法坐視不管,因為儘管如此,還是會面對中國的威脅,唯一能做的是,我們的雙手緊握,在黑暗中,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我不會把你放開,小心翼翼的走著,再過不久一定就能看見光,守護我們所堅信的民主價值,以台灣為榮,以民主為傲。

作為將在島上繼續生活的年輕人,我們期盼未來的臺灣社會,能抱持島國獨有的自信,發展出更加宏觀的歷史意識。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談起二二八,不再侷限於知識份子的和平宣言、受迫害史、非暴力行動;同時也能看見民間武裝的抵抗血史。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談起白色恐怖,可以不再避談冷戰意義下「意圖顛覆政府」的地下黨人,誠實面對他們腦中的理想與抱負,正視每位行動者獨有的思想與生命經驗。

作為還在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中蹉跎的青年,我們主張,轉型正義在國民教育中的實踐,應更加重視歷史情意教育--從生活周遭、小尺度的在地歷史開始認識。如雄中自衛隊之於高雄中學;丁窈窕之於臺南女中;二七部隊、水源地之於台中的高中生。這般歷史情意教育的素材,將會是學生與歷史連結的開端,也是轉型正義在教育領域中開展的理想破口。

讓轉型正義將青年世代自庸俗中解放吧。藉由審視微物的紋理,感受亞熱帶島國的包容與寬厚,感受歷史的味道、河川與海的味道。我們將從無數先輩的拼搏中,理解台灣人無懼強權的傳統、奮勇堅韌的性情。然後,在現實的戰鬥中,我們將繼續一無所畏。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