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3月1日與2日,排灣中會婦女事工部於望嘉教會舉辦「世界公禱日暨人才訓練會」活動;1日上午公禱日禮拜結束,下午起特邀總會教育事工委員會教育中心主任王榮義牧師擔任講師,以「靈性修復:婦女的自我照顧」與「在衝突中遇見愛」為題專講,幫助忙於家庭、事業與教會事工的婦女們沈澱,尋求上帝修復受創的自我。

(攝影/林晚婷)

「東西壞了要送回原廠修理,那我們人呢?人是上帝創造的,受傷了有會轉向神尋求醫治嗎?」王榮義指出,有人以「苦難是化妝的祝福」作為對自我或他人遭遇苦難時的安慰,但事實上,人應尋求上帝修復自身經歷的創傷。他舉出聖經故事為例子,請在場婦女們思考這些案例與自己有什麼相似之處。

第一個例子是記載在路加福音8章43~48節「患血漏的婦女」。在那個年代,她被視為「不潔淨」的女性,所觸碰過的東西也跟著被視為不潔淨。她內心受傷,否定自己的價值,沒有人想接近她,她也擔心自己給人造成麻煩。於是在眾人簇擁耶穌時,她只敢偷偷觸碰耶穌的衣裳,因為她知道自己不配,但她相信耶穌的能力、明白祂的慈愛且懷抱被醫治的盼望,因此行動。確實,耶穌也注意到,並對她說「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地去吧!」。

王榮義表示,現代人若想得醫治,通常是有些條件。例如被教會告知要多讀經、多禱告、多聚會、多奉獻、認罪悔改等。但從聖經裡來看,耶穌行醫治的條件是受傷者的「信心」與「有什麼需要」,而不是受傷害者還能給出什麼、還能做什麼,「醫治是講愛與能力,但很多時候我們會講要求。」

王榮義牧師。(攝影/林晚婷)

第二個例子是記載在約翰福音4章6~29節「井邊取水的撒瑪利亞婦人」。經文描述她選在最炎熱的中午去取水,能判斷是為了不與其他人為伍;該婦人有過5次失敗婚姻,而當時丈夫若要休妻,需要宗教人士核准,但有上百條律法讓男人作為休妻依據,因此女子或許對宗教人士也不信任。面對耶穌,她大方與祂對談並拋出神學問題,可見她是個有自我想法、性格剛強的女子。王榮義說明「越堅強的人有時是越受傷的人」,耶穌明白並心疼這位婦女,祂對婦人所說的話並不是責備,而是很深的了解,並告訴她「敬拜上帝在於心靈與誠實」。

其他的例子還包括夏甲的絕望(創世記21章14~19節)、馬利亞的哭泣(約翰福音20章11~16節)等,「我們都想要在成功的地方、在受祝福的地方找耶穌,但這些婦女,都是在受苦難的地方遇見神。」王榮義說,耶穌是要找失喪的人行醫治、釋放和拯救,「我們不用努力證明自己值得神的愛,也不用逼自己做什麼事情來證明神愛自己。」人可以無條見地與神相遇。

(攝影/林晚婷)

王榮義進一步指出,聖經例子裡的婦女們,她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痛苦,也誠實向上帝呼求,「基督教不是勸人為善,是勸人為真:軟弱不要裝堅強,受傷不要裝沒事。」「靈性修復的過程,不是多努力,而是多願意。」「獲得醫治最快的方法,就是誠實。」他鼓勵大家在禱告中向神訴說自己受傷的經驗,不要著急想要短時間內全都修復,也不要攏統帶過,而是慢慢且仔細地向上帝坦白。

「從痛苦記憶找傷口,得到醫治,而不是找兇手。」「承認自己受傷,是得醫治的第一步。」王榮義強調,很多時候談傷痛變成「找兇手」,而不是「找傷口」與「談修復」,就像約翰福音9章1~3節,耶穌與門徒遇到瞎眼的人,門徒談論是誰犯罪讓這人瞎眼,卻沒有人請耶穌憐憫醫治這人,「責怪或饒恕加害人並不會修復傷口。」

受苦的經驗並不會變成「不好的見證」。王榮義以保羅為例:保羅在逼迫基督徒過程中,看到許多基督徒用生命向他見證上帝,久了他開始自我懷疑,認知自己的錯誤,也從那些受苦的人身上看見被他逼迫的耶穌基督。因此誠實面對苦難、勇敢面對逼迫自己的人,也會成為讓加害者回轉的見證。

(攝影/林晚婷)

第二堂課開始,王榮義談「人為何受傷?」,再從原因進展到自我照顧/靈修。傷痛有可能從小就被刻在心裡,例如小孩感覺到自己要「滿足某些條件」才會被喜愛,因此很多小孩想要被家長稱讚乖巧聽話,久了他們為了「不要惹爸爸媽媽擔心、生氣與討厭」,因此遇到困難也不敢告訴家人,只因為害怕造成他人困擾而選擇自我壓抑,如此一來家人也無法理解小孩,兩邊日漸成了「最親密的陌生人」。然而家長適度地關心才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在乎,如果只是外在表現被讚美,內在情緒卻沒有被了解,孩子會感到非常孤單,「越乖的孩子,離愛越遠。」

另一方面,高度競爭的環境與來自家人的要求,讓孩子為了維護外在而過度自我鞭策,久了讓自己與內在成了敵人。曾在醫院工作多年的王榮義聽過很多醫生談心,他們提到自己就學時面臨極大的壓力,因為在醫學系裡,全國各地最頂尖的學生們在同一個班,爭取唯一的「第一名」。這些壓力讓他們長大了連「照顧自己」「心疼自己」都做不到,進而在信仰生命與教會生活裡,也不敢奢望自己獲得醫治。

(攝影/林晚婷)

除了「人生勝利組」有看不見的傷痛,王榮義提到還有表現不好、被忽略、被認為是「人生失敗組」的孩子們,他們會走向自我放棄的道路,更甚有些女性和貧窮家庭子女會認為自己「出生就是個錯誤」。其中有些人也會走向極端自我鞭策,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所以更嚴格要求自己;王榮義感嘆,與這些人相處的困難在於他們不能容忍比他們還不努力卻享受好處的人。但很多時候人的抱怨,是來自不被理解。王榮義指出,不要讓人們「聽道理」,而是「被理解」,諸如「你已經很好的,要感謝主」「跟我比起來,你那些不算什麼」這些話都是不對的。

王榮義表示,愛需要被了解、被心疼,他希望大家不要成為基督徒還是「報喜不報憂」,應該要向神誠實。被醫治不用參加營會也不用炒作氣氛,「只要誠實,就會遇見神。」「基督徒的福氣是隨時可以被醫治。」曾有人告訴他,覺得自己「家庭和諧」「不需要被醫治」,但王榮義引導她進一步思考:未必每天都過得順心,但是為了維護「家庭和諧」的氣氛,家人們會將生活的苦放在心裡,「家庭和諧的代價,就是沒有一個人是真實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委屈,卻又只能獨自承受,經過這些思考,她才明白自己與家人確實需要上帝醫治,「有時人找不到自己受傷的點,所以來求證,想確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醫治。」

(攝影/林晚婷)

王榮義提供幾個能自我照顧/靈修的契機與管道:第一、情緒起伏的時候,例如看電影時,因為當下的情緒是類似經驗被觸動而產生投射。第二、內在與外在衝突的時候,例如人際關係衝突、被人「採到地雷」「揭舊傷疤」時。第三、夢境中,由於夢是人的「內心小劇場」,反思夢境能察覺平時被隱藏的受傷與需要。

王榮義強調,讀經與禱告雖然重要,但要與自己的情況連結,否則就會理性上知道、但心理上沒有被修復,「為自己的傷痛禱告,才能愛自己,而愛才能讓自己回家,找回真正的力量;當我們擁有這個能力,才懂如何愛週遭的人並讓他們回家。」走過與神相遇、同行的路,才能陪伴別人一起走。「靈修的旅程要先陪自己。」2日課程王榮義與大家談情緒,並帶領操練如何從衝突中找到傷痛經驗與求神修復。

根據排灣中會去年開始之五年宣教計劃,今年度婦女事工部將持續辦理共4場禱告會,會中奉獻歸宣教大樓基金,盼執行5年後累積70萬元基金;另外,婦女自我成長工作坊有望邀請認知神經科學教授洪蘭來授課;適逢婦女事工部設立55週年,屆時將特別與母親節聯合慶祝;除了辦理第9屆查經營會,也將在活石教會(位於新北市,都原教會)以第8屆課程內容舉辦查經營。

今年度中委顧問、文樂教會牧師竹嫵・法之山則說明,希望今年家庭祭壇能達到400戶,而每家戶的奉獻將用於幫助都原教會支付牧者每月謝禮;此外,每個人都要邀請至少一位婦女朋友參與各區聯禱網辦理之禱告會,共同為宣教大樓建設事工擺上禱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