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教會省思重尋意義

鄭仰恩:對台貢獻空洞 徐佳青:無實質制憲內涵 曾宗盛:尋找回轉可能性

【邱國榮台北報導】2011年是中華民國「建國」第100年,馬政府敲鑼打鼓營造舉國歡騰的氣氛迎接,而這個看似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民間卻毫無共識。神學刊物《道》雜誌,鑑於馬政府與部分民間團體、教會合力大肆宣揚「建國百年」,認為有必要發出神學反省的聲音,12月16日下午於台北東門長老教會,由主編、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主持「上帝國的理念看建國百年」座談會,邀請台灣神學院教授鄭仰恩、副教授曾宗盛及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就各自熟悉領域提醒政府、社會與教會應有的反省。

「在台灣慶祝『建國百年』是相當弔詭的一件事。」鄭仰恩就歷史詮釋指出,如果跳脫台灣的土地去談論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第100年這件事,不會給人詭異感覺,但是馬政府硬是將中華民國的建國歷程與台灣牽連一起,這樣做除了牽強以外,如果大多數的人民在目前國政下,感受到的是不公義與受壓迫,便毫無慶祝的理由。鄭仰恩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開始產生有意義的關連,也僅近20年而已。前總統李登輝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時期,在國民黨進行台灣化的黨再造過程,所以,從中國敗逃至台灣的中華民國,其台灣化的時間也僅近20年。可是馬政府不繼續前進,卻選擇倒退,以虛幻的意識型態強壓人民的身上,因此,百年的中華民國對台灣的貢獻既然是空洞的,教會就要提出批判,怎可以應聲附和!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與台灣有何干係?」徐佳青例舉美國慶祝建國時說到,慶祝建國的實質內涵是記念制憲,記念人民在國家制憲過程所經歷甜蜜與苦難後的共識;1992年,台灣國會全面改選,看似中華民國台灣化,但可惜沒有制憲的實質內涵,只有意識型態的表象,縱使已經直選總統,甚至2次政黨輪替,但是各層民意代表與總統效忠的憲法,依舊是沒有經過台灣人民制憲共識的舊中國憲法,縱然認同台灣的民意升高、教會也有「認同神學」,但就是沒有從這塊土地產生共識的憲法,顯然,台灣還有大段路要走。

曾宗盛則表示,中華民國沒有形體、面貌、靈魂,而且不知道靈魂何在,難怪台灣土地上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事發生;最近的糗例,就是國史館將毛澤東、鄧小平列在建國英雄榜,可見,建國百年在台灣慶祝是極為諷刺的事,「因此教會應該要去懺悔,從懺悔當中找到回轉的可能性,這樣更有意義,也不會花很多錢!」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