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3月9日,哲學星期五@高雄舉辦「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一段錯綜複雜的台灣政教關係史」講座,邀請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慶豹擔任講師,主要談論1965年至1970年期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被逼退出普世教會協會(WCC)的始末。台下有不少聽眾是《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護教反共、黨國基督徒與台灣基要派的形成》的書迷,也有牧者、神學院教師與高中生參與講座。
因應時代的動盪、回應國家的需要,長老教會曾發表過3大聲明:1971年〈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我們的呼籲〉與1977年〈人權宣言〉。然而還有一段較少人知曉的歷史:長老教會退出普世教協事件。1952年,台灣南北大會合併成總會後加入普世教協,而1965年,長老教會欲舉辦福音來台百年大會與跨宗派合一運動,目的是想讓在台灣之基督宗教教會都加入普世教協;當時的關鍵人物為黃彰輝牧師、黃武東牧師與基督教浸信會牧師周聯華等。
然而蔣介石政權認為長老教會屬於普世教協成員、與中國共產黨勢力連結,因此於196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亞洲基督教護教反共聯合會」,「黨國基督徒」們利用告密與威脅、媒體批評、強化內部矛盾等方式,試圖削減長老教會百年大會對台灣的影響。
「黨國基督徒」在定義上可以3點來看:身份上,他們是基督徒,也是政府與黨務要員,他們在社會上的身份成就,使他們在教會裡同樣被懼怕、稱羨與奉承;思想上,「愛國、愛黨、愛教」,以反共思想解讀福音;行動上,則是讓教會配合政黨需要而行為。該時期的基督徒被以「意識形態」來分類,護教與反共連結,非積極反共者,則代表其信仰態度也有問題。當時孫中山、蔣介石等人也被形容成「偉大的基督徒」,刻意將中華民國的創建與基督徒與基督宗教連結,包含有「基督將軍」之稱馮玉祥、武昌起義中聖公會的角色等。
考門夫人(Lettie Burd Cowman)所作的著名靈修書籍《荒漠甘泉》,也出了蔣介石欽定版本:封面印「革命精神修養日課」之外,內容亦有所修改,如每月首篇都是蔣介石的講道稿,並強調「耶穌戰勝世界」等基督宗教「爭戰」觀念,有時還會出現「收復山河」等句子,不時提醒讀者們應為反共鬥爭做預備。而蔣介石百年誕辰感恩禮上,除邀請台神的神學生上台唱詩外,台上還有與黨徽結合的十字架做裝飾。
百年大會後,長老教會與國民黨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仍持續到1970年。該年3月30日,時任總會議長、飽受壓力的謝緯牧師已答應政府將退出普世教協,在總會通常年會的開會禮拜中以「只傳十字架」為題講道,希望能安撫與會者的心;但最終因為開會人數不足而流會。同年6月,謝緯因車禍逝世;7月27日,會議由代議長高俊明牧師主持,退出案通過;但事實上普世教協僅將台灣暫時歸類於「非活動會員」,因此台灣得於1980年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