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專中心幸福講座 孫寶玲談教會節期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時值大齋節期,多數人除了受難週、復活節及聖誕節,對其他教會節期較不熟悉,台北大專中心繼2018年舉辦「心靈關顧」系列講座之後,今年再推出以「讀經運動」為主軸的幸福講座,3月22日晚邀請台灣神學研究院新約教授孫寶玲主講「逾越節到復活節」。

孫寶玲表示,教會根據耶穌基督的人生階段,將每年劃分成幾個時段,是為教會年,大致分成幾個節期,如下表。

他指出,教會年的框架本來只限於基督耶穌的降生、受死、復活和聖靈降臨,但隨著各地教會的發展,教會年曆日漸吸納、制訂更多節日和主題,各地教會依據傳統各有其經課表的編排。到了1980年代,北美教會成立跨宗派組織(North American Committee for Calendar and Lectionary),統一制訂了經課表計畫,1983年正式出版《教會經課表》(The Common Lectionary),1992年再修訂為《共同經課表修訂版》(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簡稱RCL)。

孫寶玲認為,教會年的意義,是要澄清個人或群體生命的次序和價值,確認神才是歷史的主宰。人到神面前,藉著思念神的作為與祂相遇,在教會年內,人的議程和關注必須放置在神的工作和救贖之下。

(攝影/林宜瑩)

不過,孫寶玲提醒,基督教的教會節期與猶太教已大不同,挹注了耶穌基督是救世主的元素,是猶太教不承認的。可是現在台灣教會有一派人常將教會節期與猶太教節期連結,深信以色列人是上帝命定的子民,將以色列人所作所為合理化或為之辯解。孫寶玲對此做法非常不以為然,認為如此將會助長種族的鬥爭與傷害。

幸福講座後續為:4月26日大專同工許垚倫談「從踰越節晚餐到最後的晚餐」、5月17日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翻譯成員張德麟談「從靈恩運動到聖經翻譯與詮釋」、10月18日台神舊約助理教授曾宗盛談「舊約猶太人認同」、11月22日台神舊約助理教授徐萬麟談「舊約節期」、12月13日台神歷史教授鄭仰恩談「聖誕節傳統」。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