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守常神父美好腳蹤 飛魚之島繪本發表

(相片提供/總會教育)

【陳逸凡採訪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9本《飛魚之島——達悟之父紀守常》於3月14日出版,由達悟族人席南・嘉斐弄和國小教師廖文瓔共同撰寫故事文本、達悟藝術家飛魚(仙・瑪德諾・米斯卡)繪圖,是一本連結在地生命、呈現飛魚文化及上主恩典的繪本。

被族人尊稱為「達悟之父」的天主教白冷會神父紀守常1919年出生於瑞士,35歲時來到台灣服務,奉獻16年光陰服事達悟族人,在1970年帶著原住民少女北上求學途中因車禍驟逝,讓族人深深懷念。今年是紀守常100歲冥誕,出版繪本別具意義。

蘭嶼島上只有國小,學童必須到台灣就讀國中,許多族人因此不繼續升學,然而紀守常深知翻轉命運必須爭取教育機會,鼓勵孩子跨海求學,並擔任教師及公教軍警人員。只要是成績優異的國小學童,紀守常不分宗教派別都會提供升學獎學金。為了消解親子分隔兩地的思念之苦,紀守常還特地購置錄音機,在台東錄下孩子們想對父母說的話,回到蘭嶼之後再放給家人聆聽;反之亦然。這些事蹟都深深烙印在族人的心中。

達悟族人在當兵時常遭霸凌,當時有一位台東縣議員林新羽特地為族人請命,爭取讓達悟族人熟練華語後再接受徵召入伍當兵,想不到竟遭政府以叛亂為由逮捕。紀守常得知後,專程北上營救,達悟族人也常感嘆,如果紀守常還在,一定不會讓核廢料進到蘭嶼。

總會教材中心主編江淑文表示,編輯過程中,也曾出現創作者與編輯者間因文化差異而有不同見解。由於早年蘭嶼監獄進駐的軍警與囚犯與當地族人時常產生衝突,外來者任意妄為讓達悟人憤怒不已,紀守常甚至還曾因此與軍警大打出手。這些經歷銘刻在繪者的心中,然而為讓繪本主題能聚焦在紀守常的美好腳蹤,經過多次溝通後,適度修改原作內容,才讓繪本更適合兒童閱讀,然而此舉卻讓創作者覺得難過,編輯群也為此特別祈求諒解。

江淑文表示,編輯群深深體會,沒有經歷族群、文化歧視,不代表沒有發生過。這本繪本其實就是台灣族群差異的縮影,雙方彼此從認知落差及摩擦中學習聆聽、理解到建立共識,除非不合編輯原則以及阻礙兒童閱讀習性,編輯群都會尊重創作者的原創,以達悟人角度出版繪本。從繪本不只讀到紀守常神父的故事、看到他的身影與足跡,更能在其中領略到達悟族的文化。

本書配合故事主角背景,發行華文、英文、達悟族語版本3種(達悟族語版因為校正關係稍晚出版)。有聲書則有台語文、華語、英語、達悟族語四種語言。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