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恩典不虛傳》看現代基督徒困境

李明翰

「如今,福音似乎不是好消息了,至少對某些人而言。」美國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恩典不虛傳》談到,越來越多人對基督徒反感,認為他們是思想封閉、恐同、自以為是、好論斷的一群人。基督徒向大眾傳遞的「好消息」,已失去恩典與活力,其在政治上的行動,也總是引來恐懼、謾罵、敵對。過去幾年,當我向身旁朋友表明基督徒身分時,他們的回應不外乎:「所以你們基督教反同喔?」當基督徒的形象淪落至此時,我們要如何重拾「恩典散播者」的身分呢?

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我們都是渴望意義、靈魂乾渴的人。楊腓力指出,當我們不再視未信者為邪惡、未得救、違反教義之人,而是「迷失的人」,彼此的相處會很不一樣。教會應成為「恩典的水龍頭」,而非「正義菁英俱樂部」,去關心那些「流離、被踐踏、被壓迫、卑微、有需要的人;換句話說,就是那些知道自己迷失,並且渴望被尋見的人」。他也談到,遇到不同立場的人時,「關鍵不在於我是否同意對方,而是我如何對待與我意見極其相左的人。基督徒受召使用『恩典的武器』,意思就是也要以愛與尊重對待敵手。」

最重要的是基督徒要身體力行,實踐他們所傳講的真理。當今台灣基督徒的困境是,我們花了許多資源在「捍衛家庭價值」,卻對教會內外的離婚、虐童、外遇、性侵事件充耳不聞,更別提一些毫無見證可言的家庭生活。這著實是一大諷刺。正如書中引用美國神學家賽德(Ronald J. Sider)所言:「初代基督徒的生命品質吸引人歸向基督,今天基督徒的假冒為善倒讓非信徒掉頭離開。」

楊腓力認為,基督徒應善選戰場,不能對道德議題置之不理。以台灣為例,我們鮮少聽到基督徒站上街頭,是為了廢除死刑、生態保護、土地正義、轉型正義、貧富差距的議題,但這些都是社會評價我們的依據。另外,基督徒應區分「不道德」與「不法」。基督徒雖有義務遵循上帝的誡命,但不應將自己的道德觀強加於整個社會,立為法律規範。

願台灣的基督徒能當個溫柔又有行動力的恩典散播者,並時刻反省自己;否則,我們不僅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無數的靈魂。 (作者為教會青年)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