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鄭南榕生命故事 鄭竹梅分享父愛

(相片提供/出代志調解委員會)

【陳逸凡台南報導】今年是鄭南榕逝世30週年,本土青年社團「出代志調解委員會」為幫助青年世代了解鄭南榕的精神與主張,3月30日假府城舊冊店舉辦《自由時代》紀錄片放映會,並邀請鄭南榕之女鄭竹梅全程以台語進行映後座談,現場湧進爆滿青年聽眾。

活動發起人王順仁表示,自己擔任高中歷史老師,課堂上詢問學生如何理解社會時,常常獲得令人感到悲觀的答案。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台灣教育體制長久以來教導中國化的歷史,對於這片土地的苦難與歷史很少著墨,就連他自己也是北上就讀大學後,才有機會接觸鄭南榕的事蹟,並認識鄭南榕的精神與主張。面對台灣未知的未來,青年世代應該要如何回應鄭南榕以生命來訴說的事,就是舉辦本次活動的意義。

鄭竹梅表示,「如何記憶過去,決定了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父親鄭南榕是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當年出生的外省第二代,他過世後,母親葉菊蘭決定從廣告公司轉行投入政治,母女被迫開始適應單親生活,並在每年的4月7日跟眾人一同記念父親與丈夫,如今這一天也被國家訂為「言論自由日」。

「如今能這麼平靜分享,是我過去做不到的。」鄭竹梅說,《自由時代》已經拍攝10年,父親也過世30年,每年她都在練習與父親的離世相處,並釐清思緒。上大學前,母親在家不曾提到父親,上大學後,有人問起父親,她以為自己能夠言說,卻是無法。

(攝影/陳逸凡)

在鄭南榕過世20週年時,台灣開始有年輕人在記念鄭南榕,當時鄭竹梅無意間去到一場紀念音樂晚會。她說,那是一個充滿情緒的夜晚,讓她意識到「有這麼多年輕人在記念鄭南榕,那我呢?」於是從那時開始,她練習把自己打破再重新整理,每一年的感受都不一樣。現在能夠這樣侃侃而談,就是練習的成果。

鄭竹梅說,在爸爸過世後,她與媽媽受到很多關心與照顧。然而不願意面對悲傷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她認為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家屬來說,面對悲痛應該更加困難,許多人終其一生無法言說,後代也不知道家裡發生什麼事情,這讓她理解父親在1987年推動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的重要性。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礎,擁有言論自由,才有空間討論各樣的議題。」鄭竹梅表示,爸爸曾提醒她,同情心與同理心,是生而為人的價值。如今她越來越能夠理解父親的愛,在想念父親、講述父親故事的時候,都能夠感受到父親對女兒、對下一個世代的愛。鄭南榕的離去,留下言論自由的種籽,至於能夠開出什麼樣的花,這是下一個世代的事情。

結尾時,鄭竹梅朗讀自己在父親過世25週年時所寫下的詩與聽眾分享。「我們要慶幸,還有淚水可以流,而不是哭不出來;我們要慶幸,還有話可以說,而不是說不出來;我們要慶幸,還有感覺,不是心死沒感覺;所以,盡力感受,盡力行動;最後,我們會平靜;最後,我們會自由。」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