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族 爭取國際參與空間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原策會)4月13日於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北辦公室舉辦一場小型論壇,談「台灣原住民族的國際參與——下個十年的觀察與挑戰」。

原策會於2000年成為聯合國的亞洲原住民聯盟(AIPP)觀察員,參與多屆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UNPFII)。常設論壇設於2002年,是聯合國規模第三大會議,也是全世界原住民族最大人權論壇,並且就原住民議題向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ECOSOC)提供專家意見,也藉由ECOSOC的傳達,將建議提供給聯合國各相關計畫、基金和機構在決策時參考。此外,原策會也歷經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然而具有AIPP觀察員身份的原策會,卻在2008年遇到無法進入聯合國會議的突發狀況。原因為何?至今原策會沒有得到聯合國方面所給的正式說明。對此,受邀出席這次小型論壇且擔任與談的不具名駐美外交官表示,主因是中國政府給與聯合國的壓力,不過,只要想方設法,原住民其實還是可以參與常設論壇。他說:「沒有人是局外人,自己的外交自己拼,有信心就可以進去。」

外交官指出,2008年是中國在聯合國開始強盛的第一年,中國接下了許多相關經濟社會組織議題的會議會長,迫使了台灣原住民無法繼續參與UNPFII。外交官也秀出一張難得畫面:台僑與相關國家的聯合國代表一起與會。外交官指出,中國打壓任何以中華民國或台灣身份者進入聯合國,包括旅遊參訪聯合國大廈等,已經做到滴水不漏,不過聯合國還是有人性的地方、同情的一面,只要不斷以多方管道嘗試,台灣其實還是可進入聯合國參與許多周邊會議。

他舉例,若改以民間團體參加聯合國周邊會議,將聯合國資訊帶回台灣,有望促成台灣社會改革,例如《消除對婦女的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促成性別平權教育,帶來全國性改變,符合該公約的成果,台灣已經是亞洲第一名,在世界第五名,而我國的《原住民族基本法》參考《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制訂,驚艷其他國家原住民。

近年參加歷屆常設論壇及周邊會議的洪簡廷卉,與談指出,她個人在會議上會強調《原基法》,除了讓原住民受到等同憲法層級保障的法律在世界少見外,主因是生成過程跟原住民族運動的關係非常大,然而也會讓其他國家原民知道,台灣雖有《原基法》,距離落實但還有很大距離。距離落實的具體?她受訪時舉例說,聯合國在講的是事前「諮情同意」,可是《原基法》是「諮商同意」,兩者程度差異很大,以台東縣政府為例,開發計畫做好然後開說明會,這就是諮商同意,但這橫逆了聯合國主張原住民人權的概念。

曾經參加國際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會前會的撒丰安,她與談指出,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台灣原住民參與國際會議、探討原住民人權,碰到國家認同時候,根本是尷尬且矛盾。

她受訪表示,所有關於原住民的議題都與國家壓迫相關,所以要想為何會有「原住民」這樣的名稱,這是相對於國家主權來講的名稱,顯示文化差異、政治結構差異等政治面壓迫,可是台灣原住民在國際間談權力倡議時候,第一件事情竟然要先為壓迫他們的人辯護,尷尬與矛盾就是來自於此,也就是說,台灣原住民是台灣國家身份的人,在國際場域裡,得要先為台灣辯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