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文化、醫學與法律角度談善終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松年部舉辦感恩禮拜,於5月13日上午在大安教會舉行,邀請牧師蔡茂堂專講「善終」。他在演講中推崇臨終照顧與安寧療護博士、天主教徒趙可式提出的「四道人生的整全」,即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蔡茂堂指出,成功大學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將天主教對於善終的觀念,化繁為簡整理為「四道人生的整全」,獲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醫師陳榮基大力推廣,並由基金會以四道概念填詞譜曲,做成朗朗上口的歌曲〈人生四道〉,讓人容易銘記在心。歌曲重點是愛要及時說出口,要好好走完生命終了,珍惜每一秒緣分,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都要趁早。

蔡茂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需求層次的金字塔頂端是超越自我的生命,對基督教來說,心理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超越,就是回到上帝的天國,就佛教而言,則是生命進入涅槃。也就是說,當人進入臨終的時候,身邊除了有醫師,同時要有宗教師,陪伴病人走完生命的最後時間,滿足人生最後時刻的心理需求,實現「超越」願望。

蔡茂堂表示,人類對於死亡的觀點,隨著歷史演變而轉變。上古時期的觀念是順其自然,中古時期則開始有因果報應的觀念而恐懼死亡,接著理性主義又將死亡變成用思想解釋的問題,經驗主義則探索瀕臨死亡經驗,之後的浪漫主義則對死亡持有美麗的想像。

「醫學不斷發展的現代,死亡變成醫學必須對付的敵人。」身為醫師、曾任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的蔡茂堂說,當醫學發展,人類開始追求延後死亡,死亡變成不好的事情,醫師必須積極、拚命搶救,於是產生人與死亡敵對的關係,臨床上開始出現新的倫理問題。

此外,蔡茂堂也提及安樂死,他表示這是需要更深入討論的倫理議題,雖然安樂死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是目前台灣醫學界還沒有結論。為此,他特別花點時間介紹「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認為是可以幫助人善終的一種方式。

預立醫療決定法源依據為今年1月正式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第3條第三款明訂:「指事先立下之書面意思表示,指明處於特定臨床條件時,希望接受或拒絕之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之決定。」申請人必須以書面形式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並註記在健保卡,始具法律效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