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台北報導】由學術界發起的「學者與社會賢達共同守護阿塱壹連署」,至今年9月底前已有全國88所大學、244個學系、366位學者、共超過700人簽名,而民間團體更高達881個社團、5萬5000多人參與連署。
瞿海源直言,台灣已經過度開發,從中科院、國光石化、苗栗大埔徵地、台北巨蛋、廣慈博愛院、202兵工廠、蘇花公路開拓等等事件中,足以看見執政者眼中只考量政治、地方、國家利益,對環境自然的保護完全不去考慮;地方政府環保局長就像工業局長一樣,幾乎成為各個開發案背書的橡皮圖章!他很期望阿塱壹古道的保留,能為台灣生態的保育樹立典範。
陳文山表示,阿塱壹古道是台灣最佳的地質教室之一,有非常完整、稀有的地質景觀;陳昭倫更指出,在阿塱壹沿海的陸蟹多達6科22種,其中有6種是台灣特有種,椰子蟹、樹蟹、林投蟹更是珍貴,而植物種類更高達563種,有18種也是全世界上只分布在恆春半島的稀有特有種植物,陳昭倫說,台26線的開通其實就是生態界的「核四」,只會帶來污染跟破壞,危及這些特有動植物的生存。
「走過一趟阿塱壹古道,就知道台26線是非常不智的開發行為!」張長義表示,公路開發對當地環境影響極大,他更質疑,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及內政部,在劃定沿海保護區時都沒將阿塱壹古道列入,「沒想到政府決策如此草率、粗糙。」因此他疾呼,應該把阿塱壹自然景觀保留下來,「沒有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
在屏東牡丹鄉專任生態解說員的古英勇表示,阿塱壹古道是過去原住民祖先聯絡前後山的重要通道,許多美好姻緣在這條路上促成,阿塱壹也是原住民追根溯源的歷史資產,當地原住民男人若沒有走過阿塱壹,就不能算是男人。
他也坦言,包括牡丹、旭海、滿州等地有很多居民贊成開通台26線,對他一直宣導應保留阿塱壹古道、注重生態環保,投以「你幹嘛一直講不要開路、不要開路?」的不友善眼神與氣氛,但是身為石門教會長老的古英勇認為,自己不能違背信仰與對不起先人,所以他會繼續堅持立場,絕不退縮。
在記者會現場,古英勇要大家用手比出「六」並持續搖動,然後放在自己的胸口,「這動作就是:不要台26,守護這土地。」古英勇也以排灣族語唱一首古謠,表達他對捍衛阿塱壹古道的決心,不過他也期望,屏東縣政府若將阿塱壹古道列為自然保護區後,也能重視好好規劃當地生態旅遊、促進部落發展的相對應措施,如此才是真正雙贏的策略,使阿塱壹能永續傳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