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日的宗教對話

Photo on VisualHunt.com

潘叡儀

今年受難日因為颮線影響,下午中南部出現強烈大雨,北部也在接近傍晚時刻落雨。臉書上的基督徒朋友除了分享禮拜、禱告會活動,不少人也因著這樣的天氣,聯想到馬可福音記載:「到了正午,全地都黑暗了,直到下午三點鐘。」兩千多年前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日,或許就是這樣的天氣,正午的白日倏忽由明轉暗、颳起大風。

不只基督徒認為上帝透過天氣對我們說話,受難日晚上到社區中心運動,婆婆媽媽們開啟了「神學討論」。原來,今年的受難日正好是農曆3月15,是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的生日。

相傳同為閩南人的大道公與媽祖在沿海一帶巡視救人,互有好感的雙方決定成婚,但在婚禮當天,媽祖於途中偶然聽到母羊生產的哀嚎聲,有憐憫心的媽祖下花轎幫助母羊,但也因此想到日後要受生產之難而悔婚。大道公對媽祖由愛生恨,便在3月23日媽祖生日這天,降下大雨,使出外巡視的媽祖淋得花容失色;而媽祖也不甘示弱地在大道公生日這天,颳風吹走大道公的烏紗帽,使之狼狽。媽祖與大道公的愛情故事有不同版本,但結局相同,這也是「媽祖婆雨、大道公風」諺語的由來。

社區媽媽們將故事說給我們這些「信阿們的」聽,她們因著氣候的印證對傳說更加深信不疑,但有人反對這醜化神明的傳說,也有人對伴隨豪雨而來的災情,提出一個重要的見解:「神明這麼有愛心,如果神明相處有問題,不該傷及無辜!」雖然傳說與媽媽們對神明的期待有些衝突,但話題隨著閒話家常結束,卻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反省。

當基督徒認為上帝用氣候提醒我們記念耶穌的受難時,有其他人認為這是印證民間信仰神明的真實性;在基督徒刻苦克己的大齋節期,有幾十萬人參與媽祖遶境、虔誠祈求;當基督徒認為神明託夢是迷信時,也有人認為每週上教堂更是入迷。基督徒如何不與其他信仰的人活在平行世界?或許需要真實聆聽、更多理解,並聽出話語中的意思。

我在分享中聽到人們同樣期待:神與我們有相似的人性,以致我們能被神理解、接納;期待神性是公義又有憐憫,有大能掌管世界,卻不會傷及無辜。當基督徒與不同信仰者站在一起,知道「我們」有同樣的需要、期盼、軟弱時,對話才能展開。 (作者為傳道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