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行基督之愛 馨懷台灣社會

致力推動性別、兒少友善環境 30餘年遊說倡議不輟 立下基督教機構典範

【洪泰陽專題報導】2019年4月24日,對於勵馨基金會來說是一個既特別又值得記念的日子,當日上午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4屆總會通常議會時,通過了總會普世關係委員會提出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簽訂合作協約案」。隨後,雙方即在議會中舉行簽約儀式。

勵馨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台北中會南門教會會友的林靜文律師致詞時指出,未來兩個台灣社會上重要機構發揮基督的愛與公義、和平、傳揚福音的精神,將繼續陪伴受苦的人,傳揚上帝救恩的福音。總會議長陳見岳也強調,長老教會與勵馨都愛上帝、愛這塊土地、愛人民,雙方是被上帝呼召的團體組織,未來在宣教、人才與資源共享,成果必然會是一加一大於二。

如同陳見岳所提到的,勵馨是基於基督精神成立的團體,秉持著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上主同行的精神為台灣社會服務。勵馨在初創時期即看見社會需要,不斷地投入服務,後來在牧師石素英擔任基金會董事期間,增設靈性關懷師的組織編制,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設立了靈性關懷團隊,總計聘任了8位具有牧師、傳道師職分的靈命關懷師,在全國勵馨所屬的服務據點上,照顧每位同工與服務對象的心靈,讓勵馨成為兼具福音與社會福利(雙福)的禾場。

勵馨現任靈性關懷團隊召集人許雅婷牧師表示,靈性關懷師主要的工作內容包含,同工以及服務對象的信仰以及關懷、各分事務所的信仰時間帶領等。目前基金會在北區由兩位牧師黃芳苑、陳碧蘭及一位傳道師呂雪瑛負責,中區交由范睿明及連嫣嫣兩位牧師,南區及東區則分別是牧師陳麗華與牧師林耿真負責。
許雅婷表示,靈性關懷師在勵馨基金會總會的服務內容含括,針對捐款人的靈命關懷工作以及遭受多重性別歧視傷害的同工與個案等,甚至包含跟基金會有關聯的愛馨人或是愛馨委員會等組織,只要是跟信仰有關的關懷事工,都是重要的服事。

目前基金會依據關懷對象的差異性,適時協助轉介到其居住區域的教會,幫助他們爾後繼續在教會中受到靈命的照顧與成長。許雅婷表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社會仍然帶著刻板印象與主流價值觀,並對基金會的服務對象群貼上負面標籤,這讓透過基金會轉介到教會的個人,仍受到相當程度的傷害。她提醒,信仰群體必須要深刻思考此事。

范睿明強調,靈性關懷師發揮了引介基督教信仰的功能,讓同工與服務對象在生命歷程中有機會觸摸到上帝的愛,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出有信仰價值的生命。他表示,最感動的,就是在個案已受傷的生命中,看見經歷上帝的愛而找回生命的價值與盼望。一位受到勵馨社工服務的年輕個案主曾說過:「感謝天父爸爸帶我來勵馨,讓社工姊姊縫合我的傷口。」

許雅婷表示,在基金會服務的禾場上,她發現即使是基督徒或教友,要從心裡真正接納、尊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仍然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唯有當教會願意學習基督的樣式,去對待跟接納的時候,才是真正在分享福音,而這是上帝給教會和社會要學習的功課,這個工作讓她看見人的有限,也提醒她要不斷學習在信仰上交託,願上主與所有工作者同在。

勵馨基金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社會改造、創造對婦女及兒少的友善環境,本期新聞專題將帶讀者一同回顧勵馨30年來為台灣帶來的幫助,與所面對的挑戰。

國際合作 追求人權公義普世價值

【洪泰陽專題報導】羅馬天主教會4月11日於梵蒂岡舉行全球「防制人口販運研討會」,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受邀出席,並以「解開剝削鍊:台灣防制人口販運經驗」為題,向各界分享台灣經驗。今年初,總統蔡英文回應教宗和平日文告時也提到,台灣已與18個國家簽署防制人口販運等相關合作協議,展現台灣積極參與解決全球問題,以及與世界接軌的決心。

紀惠容表示,研討會中設定了性剝削與販運、勞工剝削與販運、人口販運與走私、其他形式的人口販運、鑑定預防與調查、保護受害者與建立夥伴關係等7大主題。每個主題分作18個小組討論,除了指出問題現況之外,無不關注著「教會可以做什麼?」。各小組討論出結論後,立刻上網回報,最後再由審查小組整理出完整報告,未來將成為教廷相關政策參考。她表示,大會對於台灣打擊人口販運的行動讚譽有加,尤其是政府在2006年通過的「防制人口販運行動計畫」,透過預防、保護、查緝、夥伴關係等開始,已連續9年被美國務院人口販運報告評比為表現最優越的第一級。

勵馨基金會因服務之故,在全球NGO組織與聯合國其他會員國維持著非官方的聯繫與合作對話,11月將在高雄舉辦全球第四屆「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身兼本次大會主席的紀惠容表示,倡導我國性別友善環境與公義文化的創新經營經驗,除了能有效提升勵馨與台灣在全球婦幼權益保護運動的國際視野與能見度,也能向全球NGO表達勵馨是生命影響力的機構。本次會議預計邀請120國、1500人參與,以國際對話與合作分享方式呈現。她也邀請教宗前來參加會議。

面對台灣社會與教會在家庭、性別議題產生爭執、對立,紀惠容表示,不少教會團體常常拋出反同志的言論,將同志歸於異類,甚至因為不理解,將愛滋病與同志劃上等號,抵制、醜化同志的行為,令人不忍卒睹。她表示,「約翰福音13章34~35節的經文,『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是否只是刻在這些猶如『法利賽人』的額頭,而不在心中?」

除了積極回應社會議題以外,勵馨也不斷透過參與國際組織和對話,了解各國最新的社福服務進展與模式。紀惠容表示,今年3月在紐約召開的全球婦女安置網絡(Global Network of Women’s Shelters, GNWS)董事會,來自歐洲、拉丁美洲,非洲,澳洲的代表齊聚一堂,更藉機在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辦一場NGO平行會議,討論亞洲權勢性侵。

亞洲因為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社會輿論,使受害者沒有安全的環境能訴說遭受的迫害與傷痛,雖有幾位倖存者勇敢發聲,「#MeToo運動」在亞洲的安靜反映出性侵受害者只能沉默的處境。會議中,三位講者分別帶來從日本、台灣及美國的亞洲婦女服務經驗,引起現場熱烈討論,來自印度、非洲、日本等國家的聽眾,則談論自己國家的狀況,甚至不諱言自身所遭遇到的壓迫,以及受到的二次傷害。

紀惠容強調,勵馨在未來將會秉持宗旨,完善全國各縣市各據點的婦幼保護服務網絡,提供受暴婦幼支持性與安全性的友善環境,也將善盡非營利組織的企業治理責任,致力革新組織內部工作環境,改善員工福利薪資等工作條件,以鼓勵並提升員工服務創意與效率,為社會帶來基督教機構正向典範。

友善性別 推動司法倡議與教育

【洪泰陽專題報導】為呼應社會進步改革的步伐與國際環境的變遷,勵馨基金會對於公共政策與社會運動不餘遺力。為持續關心遭受性暴力及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為服務對象發聲,勵馨在2018年1月針對司法院推動「犯罪被害人訴訟參與制度及保護規定」草案,認為草案無法滿足性侵被害人的需求,要求相關單位應從被害人的特殊性考量,包括檢視「性侵被害人之告訴代理人制度」、改進檢察官評鑑制度及增加相關經費補助及偵訴合一等。

2018年美國好萊塢引爆「#MeToo」反性侵性騷運動,勵馨與法律扶助基金會也共同召開「#MeToo還有哪些未爆彈?勵馨接住你.法扶扶助你」記者會,號召台灣社會共同響應。勵馨除提供法律協助與創傷復原兩大服務外,也要求政府全面檢視性騷擾及性侵害申訴機制。

此外,《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施行逾20週年,為台灣婦女人身安全提供很大的保障。然而,時至今日仍有需多挑戰,例如在「#MeToo」運動席捲下,瑞典2018年7月開始實施性交積極同意權,將性自主權回歸到女性身上,也將性侵的舉證責任由被害人轉移到加害人。而回首台灣現況,仍有許多限制待突破,包含積極同意權的落實、家暴案的責任通報困境以及保護令核發執行上的困難等。

勵馨面對近年社會重要的性別教育、同性伴侶與多元成家的議題上,從30年的服務經驗得出重要觀點與立場。勵馨認為,性別教育最重要的是打破性別迷思,看見性別框架與偏見在不同的性別上所造成的影響。此外,在服務過程中也發現許多受暴女性,因為沒有妻子、媳婦「該有的樣子」而被施暴;發生性侵暴力時,許多人會指責女性穿太少、太晚回家、不知節制、不夠檢點才會導致傷害。這些再次傷害受害者的言論,其實跟傳統僵化的家庭觀念與性別偏見息息相關。

紀惠容表示,一夫一妻的價值觀有其良好傳統,只是當家庭形式過於單一,其他形式的家庭容易被壓迫、邊緣化。服務過程中,常常可發現,服務的案家不符合主流文化標準時,就很容易被貼標籤。如單親、失親、青少年父母、不孕夫妻、隔代教養、同志家庭乃至單身,都可能被當成異類。當社會對非主流家庭模式持負面觀感時,案家除了不容易被看見外,更容易陷入脆弱的困境中。

見證主愛 因信仰與婦女同行

【洪泰陽專題報導】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簡稱勵馨基金會),1988年由美國傳教士高愛琪(Angie Golmon)與台北和平教會會友梁望惠在台灣成立,首開國內民間機構收容不幸少女的先鋒。

1983年傳教士高愛琪與梁望惠在台北廣慈博愛院婦女職業輔導所,擔任義工教師。由於廣慈博愛院婦女職訓所收容被迫從娼的不幸少女,在那裡,高愛琪遇見了一位僅有11歲,卻需日接3、40位嫖客的小女孩。在悲痛中,高愛琪決心向這些已被家庭拋棄的少女們伸出雙手。

1986年,高愛琪與梁望惠等一群基督徒,因為關心台灣不幸少女,創設中途之家「勵馨園」,期許讓她們的生命,也能如盛開的花朵,漫溢馨香。1988年,創設台北市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01年,正式登記升級為全國性的「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從一張桌子、一台電話機、一個兼職工作者開始,到現在,勵馨基金會在全台灣17個縣市有60餘個據點,每年服務、收容兩萬多名受暴婦女,堅持著「反暴力」的旗子。2015年,更獲得瑞士非營利組織日內瓦國際(Global Geneva)評選為全球500大非政府組織(NGOs)第16名,是唯一晉身百大的台灣NGO。

本著基督精神,以追求公義與愛的決心和勇氣,預防及消弭性侵害、性剝削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並致力於社會改造,創造對婦女及兒少的友善環境,是勵馨的奮鬥的目標。30年來,台灣從一個「雛妓大國」,蛻變成為亞洲性別立法最進步的國家。

今年世界銀行公布「2019年女性、經商與法律」報告,針對全球187個經濟體進行調查,並針對職場性別保障法規提出8項評估指標,包括自由居住移動、就業、薪資、婚姻、生育、經商、個人財產和退休金。而台灣在這8項評比平均分數達91.25,為亞洲第一。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這是一份因著信仰而來的使命,在服務過程中看見耶穌基督的愛。」她也自嘲,就像是踏上一條自我毀滅的工作,當使命完成的那一天,就是勵馨退場的時候了!她期待,台灣社會盡早成為零暴力、多元包容的友善環境。

看見個案的需要  勵馨服務接地氣

【洪泰陽專題報導】勵馨基金會在台灣服務30年來,從國人最早的印象「反雛妓華西街路跑」,到如今,勵馨基金會的直接服務內容已經包含了家庭暴力及親密暴力防治、兒少保護工作、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青少女懷孕、收出養服務、青少年關懷、人口販運防治、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多陪一里路的婦女生活重建方案,及目睹家暴兒少向日葵小屋方案等。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玥好,是在基金會創辦第三年就加入的資深同工。她回憶,勵馨創辦人、也是第一任執行長梁望惠告訴她,若你哭過,還願意留在勵馨,那就是上主的力量與祂的旨意!她認為,社工面對是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對象都曾遭受到暴力對待,不管是性侵害、親密關係暴力或廣泛性別暴力,每個人都述說著悲慘遭遇的真實故事。社工往往在服務過程中,接收到負面情緒,如果不能找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是會撐不下去的。

此外,社工只是在解決一個人的需要,永遠面對著是單一問題,然而整體社會環境造成這些問題產生的背後因素未解決,社工將永遠只是末端的問題解決角色。因此,王玥好表示,在勵馨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基金會從個案服務過程中看見制度上問題,透過立法政策的倡議成功,來發揮社會影響力,進而從個案需求創新出更好的服務內容。

王玥好表示,服務25年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個案身上看見改變。她曾遇過一位叛逆的女孩,生命中經歷許多不幸遭遇,但因接觸到基督福音與信仰後,現今還會向王玥好分享信仰的見證。王玥好說:「這件事讓我找到自己的工作意義與價值。」

王玥好表示,她加入勵馨基金會時,只有3個工作人員,每個工作者都要有接受新學習與新挑戰的預備,如今,基金會總共有500多位同工。她期許,不只末端的社工服務處遇落實接地氣,前頭的預防工作──「防治性別暴力,讓台灣回到性別公義的社會」,社會大眾可以一同奮戰。

累積倡議基礎 促成政策轉向

【整理/洪泰陽】近年來,勵馨基金會不斷透過服務,累積對國家政策立法倡議基礎,透過社會對話、修法遊說、議題行銷活動等,從而促成全國達成共識,通過友善婦女及兒少的立法工作。下列為近年來,勵馨促成台灣立法政策轉向的實例:

●1995年7月13日通過《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同年成立「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監督聯盟」。

●2004年勵馨與婦女團體成立了「推動縮減性產業聯盟」(2009年更名為「反性剝削聯盟」)。

●2004年,偕現代婦女基金會等團體成立「防暴三法推動聯盟」(後更名為台灣防暴聯盟),催生《性騷擾防治法》。發起白玫瑰運動,要求司法單位重視維護性侵被害兒童人權與司法權益。針對性侵累犯刑後治療、性侵被害人保護令與補償金、預防性羈押、簡述等進行倡議修法。

●2005年,舉辦「東南亞人口販運國際研討會」。

●2006年,與民間團體組成「反人口販運聯盟」。

●2008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一次大規模修法通過,更多被害人得到保護,同時將受暴婦女就業扶助系統納入。

●2009年,《人口販運防制法》立法通過。

●2010年與其他民間團體成立「人口販運防制法監督聯盟」及「CEDAW施行監督聯盟」,透過各項法案的公聽會與審查會議,表達實務見解,倡導被害者的權益。

●2015年1月,促成通過《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