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能助銷農產嗎?

司馬限部落生薑由陳弘毅傳道帶至平地教會義賣。(相片提供/司馬限教會)

宋明理雪

教會除了傳上帝福音,無疑有許多附加功能,濟貧是其一。在普遍貧窮的年代,教會發放麵粉等物資,因此被民間揶揄為「麵粉教,死沒人哭」。而今,經濟改善許多,發麵粉的教會如今幾乎沒有,急難救助、幫助患難中會友者,教會普遍不乏愛心義賣。照顧會友生意、自製或販賣農產品讓會友團購者,時有見之。

會友自製自銷的必須是安心產品,在食安已經成為殺手的時代,若該物非奢侈品,乃健康環保的必需品,多數會友們都會盡量購買。這些農產品或物資,有時就在教會旁邊擺攤,有時透過網路社群,在幫助主內「家人」的心態下,貨物通常快速銷完。

然而,有次某位肢體在傳銷售消息時,另一位迅速發聲建議,希望這些團購的消息另外開一個社群專門傳播。此呼聲令人想起耶穌在聖殿推倒做買賣的攤位,參照四部共觀福音中馬太、馬可、路加等三部書都記載著:人把聖殿變「賊窩」、一群竊盜者、欺騙者的聚會處。約翰福音則說:「把聖殿當作市場!」

試問,教會是產銷鏈的一環嗎?既是嚴肅的神學問題,亦可以是輕鬆的福音態度。耶穌推倒攤位,乃希望會眾聚焦在聖殿的禱告與崇拜,不要攤位「以上帝之名」賺取不合理的利潤。至少這些服務會友的商業行為,不能在聖殿中進行,要與聖殿保持一段距離,維護聖殿崇拜的神聖性與純粹性。

筆者參觀過一些都會型大教會,在聖殿附近通常有美食廣場和相關商店,屬於教會附屬的商店區。因為教會占地很大,聖殿也不會因而變成「賊窩」,反而更方便整潔、現代化,能在教會附近便利買到各種福音產品、禮品,迅速傳福音豈非美事?

吾人在長老教會常見愛心助銷,山地部落或農村教會盛產蔬果時,整車運到都市的大教會,一袋一袋分銷。當我買到這種水果時,其實頗為感恩,至少來源清楚,吃的時候多一份安心。

教會是敬拜上帝和禱告為中心的聚集,也包含人的肢體連結與交通,以主之名設立的社群,當然要以主為中心。團購是次要,宜私下為之。若去教會一心只想團購、不專心敬拜,豈不本末倒置?若不准在教會附近設農產攤位,棄這些苦哈哈的菜農、果農不顧,缺乏憐憫上帝會喜悅嗎?值得三思。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1. 在聖殿兌換銀錢就好像在廟前賣香燭
    祭司跟利未人也是跟集團掛勾圖利
    跟教會助售弱勢教會農產立意不同
    愛神愛人並不衝突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