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的那杯水》繪本出版 印記美好腳蹤

(相片提供/總會教育)

【陳逸凡綜合報導】為充實教會夏季學校教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材中心於2019年上半年緊鑼密鼓出版多本美好腳蹤系列繪本,以生動方式講述信仰見證。其中於4月中旬出版《亨德的那杯水》,講述東海大學教授亨德(James A. Hunter)出錢出力,號召眾人建造簡易自來水設備,改善飽受缺水之苦的大肚山居民生活,至今仍深為眾人懷念。

亨德出生於1889年,1949年抵達台灣後任職於農復會,曾成功防治牛瘟擴散,對台灣畜牧業有傑出貢獻,1959年起擔任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兼勞作指導長,他曾經對學生說:「一所大學若對其所在地的四周社區和環境毫無影響的話,這所大學將失去它存在的價值。」

亨德以身作則帶著學生到附近社區進行田野調查,發現新庄、南寮、蔗廍、瑞井等四個村落土地貧瘠,為了提供土地養分,居民只好到台中市區挑糞,挑回的糞肥堆放在村裡,導致蚊蚋、蒼蠅孳生,環境十分髒亂。新庄村的永順宮,甚至稱每年4月2日為「蚊仔生」,居民會祭拜蚊子,並演「蚊仔戲」,相信蚊子只要吃飽喝足,看戲後就會高興離去。

於是亨德帶頭成立「大肚山頂村落生活改善委員會」,帶領學生到村落整理環境、興建水溝、宣導公共衛生,同時也發現社區有嚴重的缺水問題,居民拉牛車到筏子溪取水,來回必須耗時半天以上,此外,因為要消毒,還在飲水中加入大量明礬,十分苦澀難喝。

在亨德的號召下,經過勘查和規劃,擬出一套「簡易自來水」供水計畫,他決定捐出積蓄60萬元號召眾人小額捐款,1963年4月,「龍井一號井」完成。這套系統從山下的龍泉村抽取地下水,再用馬達接力、加壓,把水送到300公尺高的大肚山頂儲水槽,再輸送至各村供水站,讓這裡成為當時大台中地區少數有自來水可喝的地方。而亨德在完成供水系統後,隨即與妻子回到美國的養老院度過晚年,1966年5月19日因心臟病去世。

教材中心主編江淑文表示,《亨德的那杯水》編輯團隊在閱讀資料及實際踏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台中在地文史工作者的紀錄都有提及亨德的貢獻。甚至在他去世30多年後,1999年在南寮社區設立「亨德紀念公園」來紀念他,並邀請亨德的後代從美國來台參加開幕典禮,可見居民對他的感念。

《亨德的那杯水》由周佩蓉撰文、陳嘉鈴繪圖,以大肚山的紅土和房舍等粉彩質感的筆觸來表現;並以溫馨可愛的人物設定,來呈現亨德對待人事物時溫柔和藹的性情;在「親子旅遊」單元中,更帶領讀者按圖索驥,走訪鄰近的東海大學、竹坑南寮登山步道及亨德紀念公園,期盼希望透過《亨德的那杯水》讓孩子們看見亨德和東海大學學生無私的愛心與付出,並體會「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真義。

歡迎上網搜尋「美好腳蹤系列有聲繪本」,包括歷年來出版的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含故事有聲書、親子導讀、親子旅遊等單元,皆可免費使用。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