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5年清出8座101

▲台灣荒野保護協會公佈連續5年在9月至10月間,撿拾到的塑膠瓶數量相當於8.4座台北101大樓。(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每年9月15日是國際淨灘日,今年台灣荒野保護協會公布台灣近5年淨灘成果,指出5年來撿拾塑膠瓶的高度超過8.4座台北101。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表示說:「從2005到2011年台灣的淨灘行動中看見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塑膠製品占了所有海洋廢棄物的78.53%。」他點出常見的海洋廢棄物大多來自日常生活品,民眾從源頭減少塑膠製品使用,才是淨灘行動的根本目的,更是目前台灣清淨海洋聯盟希望與國際團體一同推動的方向。

海洋科技博物館陳麗淑博士說明,今年3月台灣東北角出現許多魚群死亡,與來自韓國和中國的海漂垃圾有關,顯示海洋廢棄物問題是無國界的問題。耕耘淨灘行動許久的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林森南路禮拜堂會友陳瑞賓則分享今年8月在澎湖東嶼坪的淨灘狀況,指出僅僅12人以1.5個小時,就清理出349公斤的海洋廢棄物,而同樣是無人島的東吉嶼也面臨嚴重垃圾污染,沙灘上遍布保麗龍與塑製垃圾,顯示離島海岸也正面臨相同的垃圾污染問題。

荒野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則是進一步從最新公告的2005至2011年台灣ICC國際淨灘行動報告中指出,連續5年在9月至10月間撿拾到的塑膠瓶數量,堆疊起來的高度達4281公尺,相當於8.4座台北101大樓,而且把吸管串連起來也有將近2.6座高屏大橋長度;他諷刺表示,台灣的「海洋垃圾國力」實力雄厚,不僅台灣本身正面臨垃圾環島的威脅,也直接危害太平洋上的海洋生物。

遠在離台灣5000公里外的中途島,每年有20萬隻信天翁幼鳥死亡,原因是成鳥誤將海面上的海洋廢棄物當作魚類餵食,而幼鳥只要食入20公克塑製品便會死亡,導致每年有20萬隻信天翁雛鳥因食用塑膠垃圾而死,數量相當於台灣1年的新生兒。根據鹿兒島大學教授藤枝繁2010年與台灣清淨海洋聯盟合作調查,中途島上出現的塑膠廢棄物來源以日本最多,台灣居次佔14%,可見海洋廢棄物問題是各國必須共同負擔的共業,也是台灣不可迴避的問題。

林金保表示,台灣自2000年開始就使用ICC國際淨灘行動方法的「海灘廢棄物監測紀錄表」,與全球保護海洋團體建立資料庫,幫大海寫下每年病歷;他呼籲淨灘團體都能夠向荒野申請紀錄表,一起為海洋把脈,建立乾淨海洋的未來。

今年國際淨灘日起,荒野保護協會將舉辦25場淨灘行動,邀集45個企業與團體,一同清理60公里長的海岸線,並與聯盟一同為今年台灣的海洋累積紀錄。淨灘團體欲請領申請表,可電洽:02-23071568。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