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宗教自由 與受逼迫者同在

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精華集 討論分析面臨挑戰與具體解決之道

編按: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aiw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Forum,簡稱TIRFF),5月29日到6月1日於新竹聖經學院舉行。

在三天兩夜的議程中,進行了「從立法角度來看宗教自由」「基督社群的迫害」「西藏人和維吾爾族人的宗教迫害和民族壓迫」「宗教迫害之全球處境和研究」「公民社會在促進宗教自由的角色」等五個主題,另有6個工作坊的分組討論與報告,讓20多國、200多位國內外貴賓相互認識。台灣總統蔡英文於開幕致詞,副總統陳建仁一同召開國際記者會。

為讓大家對TIRFF會議內容有更全面的概觀,本報特別規劃這次專題,整合上述主題分享與分組討論,使更多人來關注宗教自由此議題的重要性。

【洪泰陽專題報導】美國對華援助協會、美國傳統基金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共同主辦,美國自由之家、國際宗教自由圓桌會議/秘書處、宗教自由中心/家庭研究委員會、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5月29日至6月1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6月1日上午10點舉行論壇成果記者會,發表「台灣宗教自由宣言」,藉此呼籲關心人權的國家與人民共同關注中國對維吾爾族的人權迫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林芳仲以聖經馬太福音5章9~10節經文:「互人和平的人有福氣!因為伊欲稱做上帝的子。為著義曾受窘逐的人有福氣!因為天國是伊的。」勉勵所有關心宗教自由的參與者。

林芳仲表示,在論壇會議期間,總統蔡英文出席、副總統陳建仁更是兩度參與會議,表達關心。對於中國藏傳佛教、東土耳其斯坦的維吾爾族人及中亞、東南亞國家對內部弱勢團體的壓迫,部分情形幾乎接近於滅族,這情況也喚起美國、歐盟、台灣及許多自由民主國家的宗教領袖、非營利組織(NGOs)、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共同關心。

基於人是按上帝的形像創造的,人的尊嚴必須被尊重,因此會議中決定了幾個行動方案:

一、發表維吾爾族宗教自由宣言,聲援維吾爾族人。

二、鼓勵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NGOs)及宗教團體針對宗教迫害問題互相對話及提出問題,讓世界了解其嚴重性。

三、於中央廣播電台推出「國際宗教自由之聲」節目,讓受壓迫的人能聽見上帝之聲。

四、對宗教迫害之受害者提供醫療協助,「Health for All, Taiwan can Help」。

五、發表#NoMore器官摘除宣言,期望每個人能認同此宣言:「基於良心及人性尊嚴,我鄭重承諾,我不會直接或間接接收或接受任何中國的器官移植。」林芳仲強調,參與此會議的所有成員代表了一個聯盟的形成,這個聯盟將透過法律援助、醫療援助、過渡性生活費、搬遷等緊急援助需求,來幫助及支持宗教迫害受害者及受到威脅的人權維護者。

林芳仲期許,接下來參與TIRFF的組織能夠按照分工持續推動,讓為著義曾「受窘逐」的人有福氣、讓社會有和平。

布朗貝克勉眾人勇敢承擔  酈英傑強調自由源於社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今年3月,由台灣、美國官方邀請印泰地區國家官方代表,在台灣主辦「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美國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貝克(Samuel Brownback)親自出席。5月底,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美國傳統基金會等台美兩國民間單位主辦的「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則有20餘國代表、200多人與會,可見宗教自由議題已成為國際注目焦點。

布朗貝克以影像鼓勵TIRFF與會者,勇敢承擔起為宗教自由而戰的責任。他直言,宗教自由包括了個人單獨禮拜、與他人一起敬拜的自由,也包含教育幼童、傳承信仰等形式。宗教自由是與其他根本性的自由人權堅韌連結的基本權利,但很不幸的,每4個人之中,就有3個人住在限制自由選擇宗教信仰的國家。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令人髮指的壓迫與威嚇。

布朗貝克表示,經常收到中國人民信仰遭到逼迫的相關報告,他相當疑惑為什麼中國政府不允許人民選擇信仰及靈魂的歸宿?「宗教自由是一項基本人權!這是中國人民必須體會的事物!」他直言,中國壓迫宗教自由,是一場絕對不會勝利的戰爭!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受邀出席,他致詞時透露,今年7月16至18日,美國也將舉辦部長級的國際宗教自由論壇,屆時主辦TIRFF相關單位也會派代表前往美國參與。

酈英傑認為,公民社會的投入,對保護世界各地宗教自由是具根本性的,因為民間團體的熱情、創造力所帶來的動能,在因應當前各樣挑戰的任務,是遠遠超過官方所及。他肯定的表示,台灣走向民主自由且確保這些成果不會倒退,反而是更深化、扎根,而以信仰為基礎的宗教團體是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蔡英文強調貢獻台灣經驗  陳建仁勉勵讓愛成為終點

【林宜瑩專題報導】總統蔡英文5月30日出席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開幕式。副總統陳建仁除參與5月30日下午西藏人與維吾爾人的宗教迫害和民族壓迫的主題討論,也參加5月31日TIRFF閉幕式及6月1日的國際記者會。

蔡英文在開幕致詞時指出,最近國際媒體持續報導,中國基督徒的聚會被打壓,藏傳佛教受到嚴格管控,維吾爾族穆斯林被送進「再教育營」。這些事件,都需要國際社會共同關切和聲援。她呼籲眾人拿出道德勇氣,和宗教上受壓迫的人們站在一起,台灣也願意分享經驗給全世界,這是舉辦國際論壇最重要的意義。政府和民間組織將會不斷努力,促成更多跨國合作,致力於打造一個免於壓迫,真正包容而平等的世界。

蔡英文表示,身為台灣民選總統,她堅信包容多元宗教信仰是最珍貴的價值。她也認為台灣可以為不同國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多盡一份心力。強調台灣可以為促進世界宗教自由持續作出貢獻。

閉幕式中,副總統陳建仁表示,經過密集發表、聆聽與討論後,對世界各地的宗教迫害有了更深一層認識,希望經過這次TIRFF的分享與討論後,能夠讓國際社會有更多人、更多團體願意共同關心宗教迫害帶來的苦難。他認為,這兩天的討論與關心,能促使眾人走出舒適圈、採取行動,使宗教自由在世界上每個角落發芽、生根,特別是在中國、在維吾爾族及藏族的人民中,努力來恢復「天主肖像」的行動。

在國際記者會上,陳建仁籲請眾人一起關心,中國政府對境內宗教的打壓,及藏傳佛教受到嚴格管控及圖博族人所受的苦難,並關心維吾爾族穆斯林被送進所謂「再教育營」等違反人道的殘酷待遇。他表示,黃彰輝牧師在1970年代曾經說:「我們的使命(mission)是出於愛,我們的宣教事工(missions)更是基於愛,但不要忘記,我們最後也必須以愛為終點。」他期許台灣人民與世界上愛好自由、志同道合的人士合作,要和受到專制政權壓迫、被剝奪宗教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努力打造一個免於受宗教迫害的世界。

威權國極端組織僭越人權  基督徒社群受迫害最慘烈

【吳銘恩專題報導】基督徒受迫害的情況日趨複雜且惡化,根據長期關注宗教迫害議題的美國基督教組織「敞開的門」(Open Doors)2019年世界觀察報告,在威權程度排名前50名的國家當中,估計有2億4000萬名的基督徒處於高風險的情境或是更危難的景況。國際人權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ISHR)在2009年即指出,基督教會受迫害的程度,大約是全球宗教迫害總人數的80%,10年後,ISHR認為教會所受的迫害無疑更為慘烈。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CIRF)指出,宗教迫害的類型基本上可分為四類:一、威權政府的赤裸壓制;二、針對特定的宗教活動或群體,威權政府設置嚴刑峻罰,並宣告其為非法組織;三、以民主之名,利用主流族群來箝制宗教少數;四、藉由極端團體及非國家行為者,例如宗教/政黨、社群/社區、宗族/家庭,對少數宗教群體進行言語恐嚇與暴力攻擊。

這些宗教迫害的現象持續出現,成為社會苦難甚至動亂的根源。全球宗教迫害的例子罄竹難書,例如:國民黨政府在1987年二二八事件40週年前夕沒收《台灣教會公報》、汙名化一貫道為「鴨蛋教」;中國打壓並強摘法輪功信徒與維吾爾族人的器官、迫害藏傳佛教;北韓視基督教會為非法組織;越南扭曲並掏空基督教信仰;印尼政府限制教會傳教;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種族滅絕;巴基斯坦基督徒動輒被以褻瀆法來起訴定罪;馬來西亞政府在立法與行政上排擠教會;奈及利亞「博科聖地」(Boko Haram)燒殺擄掠、劫持女童等。

根據USCIRF的觀察,近年來的宗教迫害總共可以分為五大趨勢:一、某些政府,例如蘇丹、塔吉克斯坦等國,為了限制信徒或一般人的權利,以保護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為名,對教會採行實質的恐怖行動;二、以俄羅斯與中國為例,政府把某些宗教團體或少數族群汙名化為被外國勢力所操控的極端分子,藉以包裝其將失去政權的恐懼;三、越來越多的國家,例如印度,將宗教予以政治化或世俗化,使得政治與宗教的分際難分,藉以袒護主流宗教社群;四、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印尼、伊朗、緬甸等國,利用國家組織與非國家組織,經由歧視與暴力手段,對宗教少數族群進行孤立與邊緣化的懲罰;五、沙烏地阿拉伯、奈及利亞等國,輸出宗教迫害、宣傳仇恨,並煽動群眾對宗教少數施加暴力。

USCIRF倡議籌組國際宗教自由的國會聯盟、組織國會議員的全球網絡,作為防治全球宗教迫害的解決之道。日前在新竹聖經學院首次召開的台灣宗教國際自由論壇(TIRFF),也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例如:設立宗教自由廣播電台、對受迫害者提供醫療服務,鼓勵世人簽署反對使用中國器官進行移植的#NoMore宣言,以及建立快速反應宗教迫害的網路機制,包括容留照護、生活協助、衛生醫療等系統性救援。

多元宗教現實易衍生紛爭  法治完善化才能有效保護

【林碧堂專題報導】在宗教多元的現實中,很容易因為族群、歷史等因素,產生對弱勢或少數宗教信仰者的迫害、暴力,有時甚至是國家帶頭運用武力、法律、社會等系統,來進行人權的迫害。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與談者除談論迫害情況,也不約而同從國家立法、組織合作、國際人權價值等面向提出建言。

種族屠殺與宗教迫害這樣的重大犯罪在緬甸持續不斷發生。羅興亞人權運動者納伊姆(Sam Naeem)表示,自1974年開始,複雜的殖民歷史因素使得羅興亞人的信仰、習俗被迫改變。他們有時是佛教徒,有時又被變成穆斯林,並被歧視,身心遭受巨大創傷。聯合國於2017年認定,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迫害是種族屠殺。此外,有些地方把清真寺、教堂關閉,不讓人禮拜,甚至導致不同派別的佛教徒也受到波及。

尼泊爾國會議員穆撒爾曼(Atahar Kamal Musalman)表示,在尼泊爾想要改變宗教信仰會被反對、被騷擾。尼泊爾雖是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簽約國,卻不允許人民改變宗教信仰。舉行任何會促成人們轉變印度教信仰的宗教活動是不被允許的,尼泊爾的新憲法規定,人若要改信非印度教的宗教,是犯罪行為。她表示,這是由印度教與國會聯手迫害其他宗教,而現實是弱勢族群、教堂與清真寺仍不時遭到炸彈攻擊,即使在政府機關工作,非印度教的宗教信仰者也可能被迫辭職。

穆撒爾曼指出,尼泊爾憲法只保障印度教(Sanatan Dharma),卻訂立反對其他宗教的條例,還有許多懲罰的規定,公然壓迫其他宗教,完全拒絕宗教自由。她強調,「我們與其他的宗教信仰組織,在地的、跨省分的、國際的人權組織,一同倡議宗教自由。希望我們在國會的努力,可以成為傳達與保護宗教自由的媒介。」

巴山克胡(Oktyabri Baasankhu)是蒙古國會議員,他說自己曾因為協助基督徒解決簽證的問題被逮捕。之前,他認為蒙古需要了解宗教自由這件事情,被捕之後,他認為是太多人缺乏委身,整個國家必須要承認、要立法保護宗教自由。

巴基斯坦國會婦女黨團創始委員納希爾(Asiya Nasir)強調,法律完善相當重要,特別是要保障宗教自由。她進一步說明,立法者、執法者與民間組織,必須合作跨越鴻溝,才能為宗教自由共同努力。她殷切地說:「希望我的孩子能活在不因為宗教或民族而受歧視的國家裡面。」

立陶宛國會議員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enas)表示,維護人權的最大障礙來自於經濟利益交換、迫害人權與自由的意識形態,以及要確保政治上的利益。世界上有許多人容忍中國政府繼續迫害有信仰的人,他們不認為宗教自由是重要的世界性議題,反而認為「我們不該加入自己對其他國家的看法。」然而,他強調,宗教自由絕對是自由社會的基礎。

達賴喇嘛期許理解與尊重  發表宣言支持圖博維吾爾

【洪泰陽專題報導】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5月30日進行主題「圖博人和維吾爾人遭受宗教迫害和民族壓迫」,藏人行政中央駐北美辦事處代表諾珠次仁(Ngodup Tsering)報告前,也先向會場貴賓宣讀達賴喇嘛對本次大會的賀詞。

「宗教自由是基本人權,人權是我們所有人共享,因為我們都想追求幸福,而且我們也值得擁有幸福。」達賴喇嘛於賀詞中表示,很高興地看到在像台灣這樣強大的民主國家,用法律保護和捍衛人權。每個人都有自由決定是否實踐宗教,也強調人一旦接受宗教,就應該能夠專注追求,並將每一項所遵循的宗教教導真誠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達賴喇嘛希望,本次的宗教自由論壇能夠以同情和愛心為基礎,為人類提供理解和尊重,並且為現在和未來的眾生帶來一個更加幸福、更加和平的世界。

6月1日的閉幕記者會中,與會者共同發表了「台灣宗教自由宣言」,由對華援助協會主席羅賓遜(Doug Robison)代表朗讀由各國代表簽署的《維吾爾宗教自由宣言》。其內容與精神充分呈現出論壇主題,強調宗教自由為基本人權之一,對於任何地區的人民或族群遭受到來自國家或其他團體的歧視與壓迫,是每個國家的人民應該共同關注與聲援的,強調面對迫害而保持中立並不是正確的態度。

此外,《維吾爾宗教自由宣言》譴責中國政府管控宗教,呼籲亞太地區政府公開向中國政府表達關閉再教育營。並支持歐洲議會建立組織解決維吾爾族、圖博人和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其他民族所遭受的宗教自由嚴重迫害。同時呼籲更多人注意中國監控民眾的問題,盼望世界各大學師生為此發聲,拒絕與中國教育單位合作;也訴求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器官摘除行為予以譴責。呼籲各國政府盡快給予所有維吾爾族難民和中國以外的維吾爾族難民重新安置的人道主義救濟、庇護和援助。例如境外學生,由於幾乎處於可以立即任意拘留的風險,而無法返回家園。另外,也呼籲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調查維吾爾集中營實況,並關注維吾爾族孩童的生存現況。

教會應學習耶穌捨己精神  循公義回應全球宗教迫害

【吳銘恩專題報導】面對日趨惡化的全球宗教迫害現象,台灣教會應該如何觀察省思?對華援助協會創辦人傅希秋牧師表示,可從聖經教導與普世人權兩個面向來談。

在全球各地的威權政府針對基督教會層出不窮的逼迫下,傅希秋表示教會可以學習希伯來書13章12~13節的精神:「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憐憫受逼迫弱勢者的苦難,並為公義挺身而出。

傅希秋並說,教會習慣於看重「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馬太福音25章35~36節),作為信徒承受上帝國的行動綱領。但他認為,40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才是核心要義,表明耶穌關懷孤兒寡婦、出外人與受逼迫者,宣示公義和平與普世人權的生命真道。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