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持續為香港祈禱

王昭文(歷史工作者)

為了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正案,香港人6月9日、16日連續兩個週末走上街頭。根據主辦的民間人權陣線宣稱,9日的遊行達103萬人,這個遊行人數已經令人驚嘆。

特首使出拖延功夫聲稱暫緩推動「逃犯條例」,有流言稱中國軍警集結,可能以武力鎮壓,加上9日當天鎮暴警察向群眾發射橡膠子彈、布袋彈、催淚彈,至少72人受傷,多人被捕。但這些都沒構成威脅,16日,更多香港人站出來,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願,人數達到200萬人。

香港人口不過近750萬,200萬人上街頭,實在難以想像!當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聲明向人民道歉,宣布停止立法會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這場規模驚人的人民運動,取得了成果,也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欽佩。

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之所以引起爭議,在於實質上是「送中條例」:如果通過修法,未來北京將可以請求香港政府把嫌疑犯移交中國受審;甚至路過香港的旅客,都可能遭移交。除了中國和香港司法制度和人權程度的落差引發疑慮,此舉也將瓦解香港司法的獨立性,使「一國兩制」成為空話。香港原先因為法治健全、和中國有所區隔而長期扮演國際金融中心,一旦失去這個獨特性,香港在經濟上的優勢就會失去大半,所以引發空前反彈。上街者不少是過往並不太關心政治的人,發現退無可退,不得不站出來。

香港曾比台灣自由。1949年國民黨丟掉中國統治權前後,許多中國人不願意被共產黨統治,也不信任國民黨,選擇了香港。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居民雖然缺乏參政權,但法制健全,基本人權獲得保障,非常國際化,是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羨慕的對象。

戒嚴時代台灣人看不到多元資訊,常要透過旅行經過香港時找機會一窺。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在97大限之前,民主派人士力促英國政府在香港實施民主政治以實現港人自治,但沒能透過普選成立政府。中國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承諾維持香港原有制度50年不變,但事實上,20多年來,許多香港人感覺到已經都變了,特別是熱愛自由民主、全力護衛公民權利的人,失落感更重。

持續幾年爭取真普選、占中運動、2014雨傘運動,2019「反送中」,都讓人看見香港強大的公民力量、民主文化的底蘊。明知港府會壓制公民抗命,中國也很難因此而改變治港方針,但香港人仍不放棄,令人欽敬。

香港的教會也面臨挑戰。和台灣的教會類似,很多教會對近來中國拆毀教堂、迫害基督徒的情況不發一語,對本地公民抗命不表贊同。還好仍有長期關心社會公義的教會團體站出來,發表聲明、加入抗議人群。

持續為香港禱告。前途多艱,黑暗中大家相牽,攜手勇抗中國霸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