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採訪報導】中國古代有一人犯罪便「誅連九族」的殘酷刑罰,以現代民主法治的眼光來看,那是極端殘忍和無法接受的行為,然而社會的大多數人是否有辦法用「罪不及家人」的心態,去公平看待受刑人家屬?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法務部保護司、法律扶助基金會台灣一起夢想公益會等單位,7月2日在新北市合辦研討會,探討受刑人家屬的「荊棘路」。紅心字會心納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李怡穎、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律師受邀分享,一致表示,犯罪行為的歸因有許多複雜層面,不該簡化去牽連家人。

李怡穎表示,因媒體輿論發酵,激發社會許多酸民,常說出受刑人必須被誅連九族,這種話實在非常荒謬;根據心納已經服務受刑人家屬30年經驗,的確社會表面有逐漸接納受刑人家屬的觀念,不過當有震驚社會的重大刑案發生,多數人還是會將犯罪行為發生,歸咎犯罪人家屬,矛頭指向最多的是犯罪人的父母,並歸因父母教養孩子出了問題。

「受刑人的父母也都在想,是否教養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家屬每次談到這都非常難過,直呼『怎會這樣』。」李怡穎說,有些受刑人手足的成就以社會一般眼光衡量是非常優秀,因此受刑人父母第一時間陷入教養錯誤的「自我烙印」且情形非常嚴重,要拔除這個烙印的過程其實很不容易,另外,未成年的兒少會自動把父母犯罪行為牽扯到自己身上,也是「自我烙印」,於是受刑人家屬會降低出門率,只因為擔心外界異樣眼光。

她呼籲大眾接納受刑人家屬,雖社工介入可以提升家屬的家庭功能、使基本生活得到滿足,但因鄰里或學校同儕一句無心的話,恐使已原本準備好敞開心胸去接觸外界的家屬,立刻躲回到封閉自我的世界裡,她說明,「不用給很多的關心,但至少把受刑人家屬當一般人看待。」

羅士翔則指出,會有犯罪形成,歸因研究的面向非常複雜,所以大眾若以比較犯罪形成原因的面向去檢視犯罪,就較不會簡化歸因,或將犯罪牽連受刑人家屬。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