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青年談族語傳承與復振工作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7月13日下午,財團法人社教文化基金會舉辦「瀕危語言X族語傳承」座談,邀請3位原住民族青年,邵族的丹菁(Tumi Tanakyuwan)、陳玉聖(Apin Lhkahihian)與拉阿魯哇族的余帆(Vintiia Tumamalikisas),分享各自回鄉展開語言與文化復振工作的心得。他們鼓勵青年回鄉打拚,呼籲族人以自信態度關心文化復振工作。

28歲的陳玉聖來自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伊達邵部落,小時候常被要求參加部落祭典,因此沒有流失認同,看到現在的家長並不要求孩子參與祭典,決心回鄉保存族語與文化。為了保存母語,她不停在部落錄音祭典、祭詞與耆老歌謠,用羅馬拼音寫成逐字稿。

陳玉聖指出,母語以羅馬拼音方式記錄,因此學習者必須改變學英語的習慣,這是她一開始學習羅馬拼音遇到的瓶頸。她說,現在小孩的母語程度與她當年沒有兩樣,在於家庭難以落實全族語。人口數僅802人的邵族,僅約10人會講邵語。

同樣是邵族的丹菁表示,土地的產權要透過登記才能確認,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族人土地徹底流失,落到政府與平地人手裡。導致九二一地震後,沒有土地產權的邵族無法住在永久屋,只能入住組合屋,就算善心團體想幫組合屋改建成無障礙設施,方便老人家生活起居,也因沒有法源依據無法動工。她說:「阿嬤唱祭詞時會哭,因為我們沒有保護好這塊地,祖靈回來了看到的是這樣,已經不是原本的部落。」

行政院1月25日訴願審議決定,撤銷原住民族委員會107年6月11日對邵族傳統領域土地所發布之公告。不希望未來只能去博物館認識邵族,丹菁說:「希望日後族人北上,不是去抗議而是去唱歌,我們很喜歡唱歌,能夠好好唱歌,讓人家認識我們。」

拉阿魯哇族在2014年6月26日獲得正名,余帆表示,做文化復振其實很孤單,但現在政府推瀕危族群母語復振計畫,開始有年輕人回到部落。目前他所在的拉阿魯哇文教協進會,已有6位青年,「雖然老人家嘴巴掛著討厭我們回部落,因為沒有發展前途,但老人家心裡是很開心的。」

余帆對未來沒有太多想法,因為搶救母語是他眼下最急迫的目標。他希望能盡早完成耆老訪談。他指出,拉阿魯哇族僅有400多位,當中只剩下約5位耆老還有能力講族語。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