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台語頻道預算解凍,開台成功

郭燕霖

公廣集團7月1日開播公視台語台。政府編列4億預算,1億補助華視製播台語節目,剩下來的3億則作為公視台語台的節目製作、行銷廣告和人才培育之用。去年12月20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高金素梅立委表示需要先釐清「台語」的定義,以及台語頻道籌備太過倉促,沒有提出台語頻道實質內容,會衍生出購買節目、圖利特定廠商的問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立法院尚未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台語頻道沒有法源依據。因此,台語頻道業務8000萬預算遭到凍結。

《國家語言發展法》於去年12月25日通過,時空背景已翻轉。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台語的「名稱」並非族群文化之相互表徵,應從多元族群彼此包容、語言傳承發展等面向來思考。此論點得到朝野立委的支持。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要求文化部把華視剩下的16.76股份買回。鄭麗君回應,可以從政府規劃預算買回或從公視買回這二個方向去思考,唯華視的定位仍需從整體規劃公廣集團去著手,讓社會對台語頻道或台語節目產生需求,再加上補正《公共媒體法》,文化部會繼續努力。在部院高度共識下,終於順利解凍預算,但台語頻道還有問題尚待解決。

此刻最重要的是解決定頻問題。NCC主委目前懸空,暫時由陳耀祥代理,筆者希望行政院趕快補實NCC主委,讓文化部可以和NCC跨部會討論台語頻道定頻的問題,朝第14台定頻而努力。

另一個問題,如何減少各類節目對說台語者的歧視?以公視今年度最夯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戲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華語口音,只有倒楣的凶手母親是操台語和台灣國語,不免給予外界「台語與惡的距離很近」。筆者誠摯希望節目規劃者打破台語與惡的封建框架,讓外界對台語有新眼光。

第三個問題是,台語電視台的觀眾定位。不可諱言,政府剛開始規劃台語電視台時,原意是要給中南部只懂台語的長輩觀看,讓台語長輩有被關懷和撫慰的感覺,出發立意是良好,但這是否意謂著要放棄廣大的台語青少壯族群的收視權益呢?Kám講台語節目攏是做予LKK世代看咧?

筆者很期待公視台語台的開播,雖然還有些問題待克服,但是公視台語台的開播象徵轉型正義的新里程碑。如何讓公視台語台更加茁壯,需要你我共同關心。  (作者為台灣教師聯盟副理事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