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材發想:聖經加台灣故事

【陳怡萱台南報導】如何讓聖經教導與台灣這塊土地彼此有連結?「聖經是發想的主軸,台灣的本土故事則是用來襯托。」2月11日在台南中會東寧教會的「暑期兒童教材訓練會」中,受邀演講、介紹教材的七星中會東門教會牧師盧俊義鼓勵各教會嘗試編寫兒童營教材,平時多留意台灣人文脈動,請牧師從聖經中整理出想傳講的信息後,再從這些台灣故事中尋找可配搭的。

東寧教會今年預定在7月16日至20日舉辦暑期兒童營。這次使用的東門教會兒童營教材共介紹5位台灣本土人物,包括畫家廖繼春、考古學家林朝棨、毒蛇專家李鎮源、公衛之父陳拱北、以及在台東服務的一群瑞士修女。盧俊義分別講述各課經文出處與主題,然後帶到台灣本土人物故事來呼應聖經教導,藉此教導小朋友正確的品格。

盧俊義說,平時除了勤讀聖經,也要常跑書店去找靈感,其實台灣有非常多故事可以講,而且可以跟聖經的教導相呼應,「我目前至少有100個故事可以說!」不過他強調編寫教材時,「聖經是主軸」,把聖經當發想的源頭,台灣故事只是用來具體說明聖經中的教導。

東寧教會兒童營目前由青年團契負責,團契輔導李鎮鍵表示,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提早時間籌備營會,這場教材訓練會即是師資、同工培訓的開始,大多與會者都是去年帶過營會的老師,希望能藉由盧牧師的分享、指導,讓同工更快進入狀況、準備材料。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