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工學家】使命,語聲俱來

潘侯厘希(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助理)

「你上班都在做什麼?」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沒有一時半刻,我實在很難答出來,因為我的工作性質變化之大,很難用三言兩語簡單說明,所以最近大家問我這個問題,我都會說:「我在當一隻變形蟲!」

我的生活圍繞著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打轉,因此常有機會與全台各地第一線的族語老師們一起工作。從中得到很多寶貴經驗,也認識了許多前輩。說到這裡,我究竟都在做什麼呢?讓我試著簡短的說看看。

最主要的工作是動作指導與線上客服,協助教材編輯與修改。目前全台灣共有16族原住民42支語言,族語教材編修改採線上作業,我會在技術面給予協助,支援不同的語言進行字詞的編輯、語音的錄製。

原住民族語文字化至今並沒有很久,每個部落又有不同的語音差異,在編輯教材上雖有許多歧見,但為了傳承語言,編輯委員可是盡全力將自己所擁有的語言知識,濃縮成較為穩定的版本,提供給後代所有修習原住民族語言的國中小學生使用。

第二項工作是語言的孵育,也就是在網路上尋找資料,並在常用的維基百科上孵育出一個正式的語言列。每個語言的建立都需要一段時間,就像孵蛋一樣,當它可以穩定成長後,才有機會出現在語言列上。這時,我的工作內容就會轉換,變成協助台灣原住民族用自己的語言來書寫維基百科。目前做得最好的是撒奇萊雅族。照這樣進度和熱情,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台灣將會出現第一個以原住民族語書寫維基百科的語言版本。

第三項工作類似教練與經紀人,主要是支援原住民族語言的復振計畫。目前台灣有10個非常瀕危的語言別,由於現實使用人口非常的少,面臨傳承的困難。面對這樣嚴峻的實況,我們採用師徒制的方式手把手教學,用公費全職的概念,讓族人專注在學習母語,期待能藉此培育出能承接語言工作的族語人才。而我們的團隊隨時在旁給予不同程度的陪伴與協助。

「語言是一個民族最明顯的族群邊界,語言消失,民族亡。」身為巴宰族後代,巴宰語亦是聯合國認定的瀕危語言,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語言與民族邊界的消逝是親身經歷,因此當我面對工作時,是特別真實有感。感謝神帶著我到這個位置,讓我能在工作中學習不同族群的語言傳承方式,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循著各族的成功經驗來傳承巴宰語。

現在的我過著不停跳點出差與過家門而不入的生活,密集地用雙眼見證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最真實樣貌。過去因為教育政策與大環境的影響,導致語言有不小的斷層,但我相信神有祂美好的計畫與安排,願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所有人都能珍惜各樣的文化,並且可以自然地說族語,就像呼吸一樣的順暢。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