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器官捐贈 尊嚴而終 遺愛而生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舉辦「關鍵面對」論壇,於9月6日假iM行動教會討論「從媒體看教會與社會的生死對話」議題,受邀與談的公共電視《生死接線員》製作人楊中天表示,器官捐贈可以幫助他人延續生命,期待國會立法通過,凡無簽署拒絕器官捐贈的國人,皆視為捐贈者,以解決國內器官移植始終供不應求的嚴峻情況。

延續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潮,《生死接線員》首播收視率寫下新高紀錄,片中討論器捐延續生命議題。楊中天表示,這齣戲播出後,願意器捐的人數倍增,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數據顯示,今年5月與6月成長4倍,7月成長2倍,他相信這是社會受戲劇影響做出的回應,也印證媒體是教育大眾的極佳平台。

楊中天回憶,因該劇涉及醫學專業,編劇時做了不少田野調查,他分享其中一個案例:在一場器捐家屬與受贈者的見面交流會,基於倫理問題,一般器捐家屬不會知道誰是直接受益者,然而那次交流會中有位母親卻當場認出一位年輕受贈者,就是接受她兒子心臟移植的人,並鼓勵那位受益者務必要為她兒子勇敢活下去。楊中天當場哽咽說,這是愛的延續,也是這部戲所要傳達的意念,「我們走的人(死亡),把愛留下來。」

楊中天指出,台灣民眾簽署器捐同意者的意願非常低,不外乎受到「死要全屍」的觀念影響。此外,台灣法律規定,器捐者雖已簽署同意書,但其死亡後的器官捐贈仍必須經過直系親屬同意後才可成立。他也指出2015年震驚國際的八仙塵爆,當時有些歐洲國家願意捐贈皮膚給台灣傷患,可見有些國家器捐數量大於國民需求,甚至可以供應國外,就是因為這些國家法律規定,凡不簽署拒絕器捐者,死亡後一律視為默認捐贈。

台灣等待器捐者面對供不應求的情況嚴峻,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9月6日的統計,今年度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有1萬50人,器官捐贈總人數卻只有243人。該中心執行長江仰仁醫師表示,從宗教的分類去分析器捐者,器捐總數最多的是民間宗教,其次是佛教,然而若將同樣信仰亞伯拉罕上帝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合計作比較,願意器捐者的比例就是最高的。在臨終的表現上,基督信仰的捐贈者對於捐贈大體比較沒有眷戀,主因是相信肉體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價值。

受邀與談的iM行動教會牧師松慕強也表示,「貢獻」是基督徒生命非常重要的特質,但是現在聽到教會比較多的聲音是「蒙福」與「增長」,忽略了貢獻。他呼籲「基督徒生的時候要貢獻,死的時候依然貢獻」,器官捐贈就是後者,基督徒應認同器官捐贈。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