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詩人 廖亦武談寫作

【林家鴻台南報導】2月22日,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邀請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前來演講。廖亦武曾在64天安門事件中,發表描寫64鎮壓的長詩《大屠殺》而被囚4年,之後遭中國限制17次出境。這次廖亦武受成大台文測驗中心主任蔣為文邀請,以「我的寫作與出版之路」為題演講,台下學生擠得滿滿,當天與談來賓還有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何信翰、台文作家陳明仁、及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廖瑞明等人,彼此對母語寫作、創作理念、中國現況、兩岸關係等議題進行交流。

廖亦武說,64事件和228事件類似,新書《六四‧我的證詞》就是他堅持將自己在獄中遭迫害的經歷書寫下來的結晶,這是唯一能治癒他心靈創傷的方式。他說,小時候父親常逼他背文言文,讓他相當痛惡,於是長大後開始接觸西方現代派的作品。

蔣為文表示,雖第一次與廖亦武見面,但對於他所說的頗有共鳴,並指出,台灣目前的國文教育,文言文比例高達65%,中國則只有20、30%,蔣為文說,「唸那麼多(文言文)卻沒有比較聰明。」

在對談時,廖亦武也認同推廣母語,堅持發揚鄉土文化,常使用四川話演唱詩歌,「當中國人不再說自己是一個民族,大中國時,而開始主張自己各是什麼省時,那便是中國民主的開端。」

曾在中國遭監控、許多著作遭禁的廖亦武,羨慕台灣的言論自由,但在台灣住了幾個月之後,他發現,台灣的民主尚屬「原始」民主,有待百姓覺醒力爭。何信翰回應時指出,相較於廖亦武的「流亡」,台灣人則是不知從何而來,往何處去的「流浪」,對過去歷史及文化失根,比如像鄭南榕這般人權鬥士,竟乏人聽聞,反倒在中國廣為流傳,激勵不少人。廖亦武最後提醒,台灣需關注中國民主化進程,原因在於,若中國踰矩胡作非為,首遭波及的將是台灣和香港。(攝影/林家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