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記者王美書台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禮拜二讀書會,9月10日開始閱讀舊約學者布魯格曼的《安息有時:重尋安息真義,抗衡當代文化》,帶領讀者回到舊約世界,17日邀醫師花宇揚主領。

花宇揚首先邀參與者針對最近一週個人焦慮情況畫出焦慮曲線圖,並輪流分享。有人畫出3組線條,最底層為基線,及不同事件如何引發,而有了第二高與最高的曲線。有人以文字敘述自己的焦慮,也有人以不同堆疊的圓圈表達焦慮無所不在。而引發焦慮的事件或議題,包括了工作上的突發需求,不想落後的競爭心理、完全沒有工作或工作不停的焦慮。

接著,花宇揚分享引發焦慮的邏輯,在書中用「埃及法老不斷生產」的邏輯,相對於上主所命令的安息日誡命。而這種持續工作不能停歇的法老系統,也充斥在我們的社會中。花宇揚分享兩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標語「不能休息,否則你就得永遠休息」與「旁觀者的名字是不會出現在計分板上的」,恰恰展現競爭與勤奮不懈的意識。而不能休息的社會價值,將摧毀鄰舍,因為所有人不過是生產工具,深陷其中的人,自然對鄰舍視若無睹,甚至產生暴力。對鄰舍施暴力,必然失去對上帝的尊重。法老系統的不能停歇,其實內化在我們的身體與情感中的焦慮,使我們難以覺察自己身陷囹圄。

與會者回應表示,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想念法老嗎?為什麼呢?其實,我們也會感受到法老系統帶來的控制感與成就感,即使離開了埃及,心中仍住著小法老。另一成員則指出,在曠野中以色列人被迫離開不停歇的生產體系,進入與鄰舍高密度相處的狀態,這是他作為全職「家庭主夫」後的新看見。

在讀書會中,與會者更明白上帝設立安息日,正是要對抗這種帶來焦慮的系統。每一次的安息日,我們用行動來踐行信仰,宣告我們相信全世界在上帝的掌權與治理下,所以我們可以不用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那養活飛鳥、使野地百合生長、裝飾小花的上帝,必然看顧我們。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