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青年暑假怎麼過──全台暑期特色營會盤點

普世青年來台灣

深入地方教會服事

【林宜瑩專題報導】22位外國教會青年6月26日至7月13日齊聚台灣,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PCT)青年事工委員會舉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 Love Taiwan Mission,簡稱ILT);今年主題為「上帝國的角落」。總會大專、青年幹事李信仁坦言今年參與人數較往年少,但他表示,在服事態度與預備上,卻是認真積極,讓人感動。

從2002年起,PCT為讓普世教會更認識台灣教會、鄉土人文及國際情境,廣邀普世夥伴教會與海外台灣人教會的年輕人,在每年暑假期間來台,並開放PCT地方教會及機構申請,透過總會青年的媒合,讓各國教會青年能參與台灣地方教會的暑期宣教事工;另外,ILT也同時招募台灣的教會青年擔任「愛台志工」,在ILT營會期間陪伴國際青年到各教會服事,以促進並培養台灣教會青年累積普世交流經驗。

6月26至29日於新竹聖經學院舉行「行前會」,除了透過四場經典戲劇介紹台灣原住民文化、殖民背景、台灣節慶,與台灣特有的動物外,也邀請專家主講分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林益仁從生態環保角度談「吃的神學」;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說明台灣安寧照護的現況,介紹《病人自主權利法》及何謂安樂死;國際法專家宋承恩說明「台灣主權」;七星中會古亭教會牧師陳思豪以「台灣教會與同志議題」,說明台灣5月通過專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8日,帶領與會者驅車前往苗栗南庄,參觀蓬萊溪生態園區、石壁染織工坊、品嚐擂茶、搗麻糬,親身體驗台灣客家族群的飲食及人文文化。最後一天則邀請美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約翰主理差遣禮拜。馬約翰特別鼓勵與會青年,用「愛心」投入接下來到地方教會的服事。所有人跪在台灣地圖前,接受馬約翰與李信仁為他們祈禱後,搭車前往15間教會進行10天的暑期宣教服事。7月10至12日青年再齊聚南投埔里謝緯紀念營地,參加行後會分享心得。

地方青年說普世

感謝上帝帶領恩典

【洪泰陽專題報導】來自22國與會青年經過10天的地方教會服事後,7月10至12日在南投埔里謝緯紀念營地內舉辦「我愛台灣宣教營」行後會,交流與分享參與15間教會的服事經驗與心得。

總會大專、青年幹事李信仁牧師表示,行後會呈現每位青年服事心得,透過圖文影音述說每間教會的宣教特色。因為每間地方教會屬性不一樣,再加上教會暑期時宣教重點也不一樣,因此各國青年就必須結合自身背景與在地教會屬性,共同在宣教事工上發揮專長。

李信仁表示,活動設計以有趣為主,例如「世間情」以教會為單位,自行布置展台呈現教會服事點滴;「文化之夜」則以國家為單位,藉由舞蹈、戲劇、歌曲或簡報介紹自身的國家。期待透過文化交流創造回憶,並拓寬眼界。

來自基隆的李主音以文章記錄活動,她說:「一去的時候被告知要師資訓練三天,我心裡就在想,為什麼要那麼久?不就只是帶小朋友學英文而已?」「到營會後期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會在這裡,為什麼我會遇見這群人,為什麼大家明明那麼累卻還努力著!」她說,營會中得到許多協助,讓她獲得最寶貴的生日禮物,「感謝祢過去一年的保守,無論順境或是逆境,我都相信有祢的帶領,求祢賜予我耐力與勇氣來面對困境,對未來還擁有很大的盼望,因為我知道祢一直都在看顧著我們。」

魯凱中會神山教會

走進部落跨越藩籬

【林婉婷專題報導】魯凱中會神山教會今年接待來自新竹的周睿約與日本的下園晴歌,兩位「我愛台灣宣教營」(ILT)青年首次體驗原鄉生活。

下園晴歌受教會牧師鼓勵報名ILT,周睿約則是本屆ILT活動組組長,居住都市的他選擇到原鄉教會服事。下園晴歌表示,雖然知道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族,但實際接觸後,感受仍超越過去的認知許多。周睿約則讚賞魯凱族孩子的單純,知道許多孩子其實是在平地成長、週末才回到部落後,也改變他過去對部落孩子的想像。

兩人住進部落幾日以來,遇到不少新鮮事。譬如首次嘗試「蜂蛹阿拜」,口味之獨特令周睿約印象深刻。住在東京的下園晴歌,則對在山上才看得到的美麗星空大感驚喜。此外,她以日本原住民愛努族語言流失的問題,對比魯凱族部落耆老仍使用母語、孩童卻已不太會說,認為兩者同樣是需要省思的挑戰。生活形態上,下園晴歌觀察到部落關係緊密,時常互相招呼與關懷。周睿約則說,雖然知道部落裡有許多基督徒,但聽到族人交談不時提及教會,確實更感受到部落以信仰為中心的生活模式。

神山教會青年巴于鳴指出,部落暑期時有很多活動,這次ILT青年來訪便碰上鄉運,雖然擔心會發生突發狀況或人力衝突等問題,但也真實展現部落生活的節奏。神山教會傳道師鍾詠獻表示,雖然接待ILT青年確實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人力、時間與經費,但這樣的經驗卻是青年的期待,因此長執會通過議案,而教會青年也盡心執行計畫。

排灣中會牡林、長樂教會

文化衝擊深度反思

【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為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每年有許多地方教會配合參與,今年排灣中會牡林、長樂教會首次接待ILT青年,分別是來自美國的林孟瑜(Megan Lin)和日本的高坂若菜(Wakana Kosaka)。

兩位ILT青年除參與「愛在屏200 線」聯合夏令營與排中教育部「美麗新世界」主日學夏令營服事,還參加了安坡部落豐年祭、佳義教會封牧典禮、四林村文化健康站等活動,並在7月7日青年主日禮拜分享。他們也走訪恆春半島美麗風光,認識牡丹社事件等在地歷史,從中反思族群關係與文化議題。

排灣中會牡林、長樂教會傳道師Vavauni 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表示,因為教會地處偏遠,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一開始曾擔心國際青年會不適應。

林孟瑜分享時提到,部落生活超乎她的預期,剛開始確實有點害怕,但藉著實際服事,她學習勇敢參與。與其他ILT青年透過訊息聊天時發現,每個人的體驗都各不相同,「感謝上帝能讓我有新的學習。」
高坂若菜則說,她特別喜歡部落的人情及風景,甚至介紹給她的母會,希望能再次來訪。她感謝上帝帶領她來到台灣,服事期間,聽聞原住民族過去受殖民政權壓迫的歷史,不捨、難過之餘,期待從自己開始,成為台日橋梁,透過耶穌基督的愛邁向和平。她很開心自己成為「台灣粉絲」,回日本後將會思考如何展開更多青年交流計畫。

魯凱中會茂林、萬山、多納教會

樂聲迴盪山林間

【林婉婷專題報導】7月4至6日,魯凱中會茂林、萬山及多納教會聯合,與來自香港的「G-power青少年事工聯盟」合作,辦理「去吧!禮物兵團」少年成長暨港台音樂交流營會。在3天營會期間,由香港青年教導魯凱族青少年學習電吉他、貝斯、烏克麗麗、爵士鼓、木箱鼓、鋼琴、拇指琴等樂器,也介紹並帶領許多有趣團康和桌遊,並在晚上安排信仰見證分享會,期待能讓優美樂聲與歡樂笑聲迴盪山林間,共譜一段難忘的暑期回憶。

G-power由香港跨教派之10多間教會共同組成,旨在服務青少年,藉由音樂、品格、信仰教育,在他們心中種下福音種子。約3年前,原點青少年事工協會牧師莫亞居中牽線,帶著G-power傳道師冼偉程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也與更多台灣教會接觸、洽談合作。

G-power的精神是「只求付出、不求回饋」,參與事工的青年都是自發且自費來台,無需配合的教會負擔食宿交通,希望能培育在地的孩子,讓教會能因為孩子生命成長與投入服事而復興。

莫亞指出,課程設計著重在關係交流,面對地球村時代,各國人口流動頻繁,跨國家基督徒交流有助於將來互相幫助。莫亞也表示,合一的心能使教會轉化,就好像香港各教會能夠團結行動,為了反送中而走上街頭。

營會首日全體透過團康打破拘束、炒熱氣氛、彼此認識;在學習樂器時,有基礎的學員與負責的青年老師們討論、改善技巧,對樂器比較生疏的青少年,則可以接觸、體驗自己喜愛的樂器。

台北中會南門教會

Roar!上帝很棒!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北中會南門教會7月1至5日成了非洲大草原,近80位社區國小孩童每天期待到教會參加「ROAR!哇吼!」兒童雙語夏令營,跟著大哥哥、大姊姊透過英語互動、團體彩繪、科學動手做、影片欣賞等,學會凡事感恩,因為「God is good!」

南門主日學校長王春鳳表示,這次採用台北中會教育部引進美國夏令營教材(Vacation Bible School),透過情境教學呈現聖經故事,讓近80位孩子在團體遊戲初步認識基督信仰。她說,教會辦兒童夏令營已有20多年歷史,以往都在晚上舉行,近年改於白天進行一週,成效非常好,今年首度引進美國夏令營教材,沒想到參加的孩子使用起來,反應特別熱烈。

南門教會教育牧師鍾主亮表示,大部分的家長白天都要上班,孩子放暑假無處可去,因此教會把夏令營改在白天,以符合社區家庭的需要,而今年採用北中教育部引進的美國夏令營教材,透過遊戲互動,讓孩子除了學雙語,也能接觸福音。他說,4年前北中教育部在三光教會牧師趙謨立推薦下引進美國夏令營教材,效果良好,因此南門今年也跟進使用。

南門教會牧師薛伯讚說,由於教會場地有一定限制,所以夏令營只能招收80位學生。今年採用美國夏令營教材,家長表示孩子都很喜歡,每天期待來教會參加營會。因為在營會中,孩子互相討論分享時,會知道無論快樂、悲傷,一切都是上帝美好的旨意,「God is good!」(上帝很棒!)也成為孩子朗朗上口的一句話。

高雄中會德和教會

認識宣教師腳蹤

【林婉婷專題報導】高雄中會德和教會7月11至14日舉辦兒童夏令營,主題為「Follow」(跟隨)。教會師母吳媛婷與青年共同發想課程,帶領60多名小朋友認識耶穌的愛,並首次辦理戶外教學,參訪台南神學院及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等地,認識奉獻給台灣的宣教師,追尋他們的信仰精神與事工腳蹤。

教會幹事蔡恩平說明,營會首日以繪本《因為我愛你》介紹愛的特質;第二日有戲劇演出,之後安排分組遊戲體驗與回應時間,幫助孩子整合所學;第三日戶外參訪,雖碰上雨天,同工有些措手不及,但行程仍順利完成。

穿插在主題課程與肢體活動間的闖關為「少年J的奇幻之旅」,J就是指耶穌(Jesus),關卡分6大關,講述耶穌出生、行醫治、行神蹟、行教導、受難與復活的歷程。關卡設計極具創意,例如受難部分是讓孩子們蒙眼,利用音樂音效、環境道具等想像自己是耶穌,同工陪孩子們背十架、拿釘子輕輕碰觸手心,經歷行苦路、受審判與受苦。雖是象徵性體驗,營會仍於行前通知家長。

吳媛婷指出,宣教歷史看似是困難的主題,但宣教師的腳蹤並未因時間久遠而消失,留下的事蹟、貢獻、精神至今仍清晰可見。孩子們除了參訪,也在營會期間受到青年們的照顧與陪伴,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能夠知道、行道,就是福音的再現與實踐。

營會最後一天,邀家長進入教會欣賞自家寶貝的學習成果。配合教會推動的幸福小組,家長可以納入Best名單,過去即有家長因此進入教會、認識福音。

2019大專行動靈修營

茶考生態與人文

【洪泰陽專題報導】2019大專行動靈修營「泰澤、土地、詩篇」以品茶文化為活動主軸,7月15至20日在位於南投茶鄉的台中中會鹿谷教會舉辦。日本基督教團(UCCJ)東北教區牧師新田恭平、老師石川正之帶領福島縣會津市會津北嶺高等學校9位師生,和台北、台中與嘉義中會大專青年共同以品茶文化和泰澤靈修操練生命內涵。

時任嘉義大專中心工作者余啟運牧師表示,結合品茶文化的行動靈修營會已是第三屆,活動帶領學員進入茶鄉場域,從工作中認識人與土地、生活等議題。在工作與行動中祈禱,學習在每件事看見上帝臨在,在祈禱與靜默中,重新探索行動背後的動力和呼召。

活動第一天,余啟運先帶學員認識泰澤祈禱,鹿谷教會牧師莊頌偉則分享茶席靈修,實際體驗宣教結合在地農產及文化的信仰反思。接下來系列活動包含茶席文化的介紹、茶山巡禮與採茶、茶廠的炒茶後製工作、製茶工廠擺設席地茶席與茶席品茶競賽等,每日晚間進行聖經與泰澤靈修。

豐富緊湊的活動內容中,學員也不時有感而發。「當茶席加上泰澤靈修,等於放鬆。」淡江長青學員李厚諭說,參加原因主要是想暫停繁忙的研究生生活,整理思緒。他表示,有日本高中生參與很有趣,雖然不諳日、英語,「好奇,成為打破語言隔閡的利器。」

台北大專學員蔡佳欣則說,行動靈修營透過各層次文化交流產生無數變化張力,「讓茶有多面性意義,提醒我們關注土地生態與人文發展。」

客家宣教中會教育部

客機起飛逐夢想

【林婉婷專題報導】客家宣教中會教育部主辦的「客機起飛,挑戰夢想」科學航空夏令營,7月2至4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與中華科技大學新竹校區舉辦。活動反應熱烈,約有107位孩子參加。

客家宣教中會教育部部長陳建上牧師指出,科學航空營最早是由關東橋教會於2017年首次舉辦,今年提升至中會舉辦。陳建上分析,科學航空營獨具特色,能夠滿足家長對孩子職業認識與生涯規劃的期待,所以受到歡迎。而且同工們出席中會舉辦的會前培訓及實際服事後,所學經驗亦能運用在各教會內部的營會。

一般人認為,科學跟信仰似乎有衝突,但陳建上表示,正如飛機起飛需要風的阻力,因此風是阻力,也是助力,本次營會也延伸「阻力即助力」的概念,向孩子們介紹聖經人物約瑟在困境中仍仰望上帝,倚靠信仰走過難關,讓阻力成為助力。

營會第二天,參加者全體前往中華科技大學新竹校區的航空維修教育中心。孩子們在中心可以近距離接觸平常只能在電視和網路上看見的戰鬥機、直升機等,搭配老師專業講解,強化學習效果。此外,進入模擬機艙體驗駕駛,更是讓很多小朋友印象深刻。

陳建上感謝中華科技大學願意提供資源,他表示,由於教會的大專事工,師長看見信仰如何造就青年,畢業青年的表現更獲得業界諸多肯定,校方因而與教會連結,認同、歡迎教會,且願意相互合作。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