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崩塌的前端

劉炳熹

坐在早餐店內,偶然拿起報紙,斗大的標題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找無老師!」已是開學在即,偏遠地區的學校卻始終找不到老師,報導提到有些地方已經開到九招,仍舊沒有人願意上門應徵。熟悉教育現場的人對此種狀況並不陌生,但我們卻是頭一次,接到來自學校的電話,詢問教會能不能協助介紹年輕人來當老師。小新星夏季學校結束後,我們已推薦了一位同工廷安到學校應聘,又在開學前十萬火急的時刻,意外地把相允找過來救援,教會忽然變成了人力轉介單位,更挪出兩個空間讓他們得以住宿。

相允十天的短期打工將要告一段落,同步還有另外一間學校產生的人力需求在接洽,沒有意外的話,他馬上會轉換到下一間學校服務。然而,人力缺乏卻從來沒有止息,有社福機構願意投入偏鄉孩童課輔,一樣找不到人可以支援教學,他們不只一次前來教會拜訪,希望我們幫忙介紹,但人在哪裡,實在是大哉問啊!再者,與家長的對話裡,更可以深刻感覺到大家對教育的焦慮感,每一個學期師資不穩定,有能力的送安親班,沒有能力看著辦,老師教學時面對學生程度落差,連有經驗的老師都不一定可以解決。對這群應急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太強人所難,只能憑藉對學生的熱情向前走!

隨著台灣人口數將要逐年下降,「人在哪裡?」絕對會是偏遠地區無解的難題,基礎教育及醫療的困局,無論是教育能量或是照顧能量,終會有它的極限。新一學期的文化體驗教育課程於9月展開,連續四個禮拜,我們將陪伴忠孝及三民兩間國小的學生,接續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的社團課程亦持續進行中,前些時日都還來不及確認這些課程進度,我們就反覆討論該如何支援學校的師資。

教會本身的小學堂、青少年團契,一直到各項團契事工,全部參雜起來確實讓大家疲於奔命。當然隨著人力不足,我們可以縮減服務量,但有時光看著周遭環境的需要,就讓人不得不咬緊牙關繼續做下去。
這些我們周遭環境的實況,促使我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教會的功能是什麼?」大家每個禮拜來此聚會、禮拜,聆聽上帝的話語,看似滿足了所謂的宗教功能,很多人認為這樣也就夠了。然而越去深思就越會發現,倘若人們對信仰的理解始終停留在表層,恐怕宗教不過成為滿足自身慾望的工具罷了。換句話說,沒有為他人付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享受,信仰就失去了實踐力,絲毫沒有任何意義。

大環境的困局,端賴每一個人願意伸出自己的手。站在第一線的服事者,能量會有耗盡的時刻,學校沒有老師、醫院沒有醫護人員、教會沒有牧者,失去了站在崩塌前端擋著的夥伴,整體社會的崩壞速度將會超乎每個人的想像。很想僅是杞人憂天,但實在沒什麼樂觀的本錢。 (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