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尊重與尊嚴中看見上帝

「老後出家」最近在日本成為話題。2013年日本臨濟宗妙心寺,針對銀髮族開發「第二人生專案」,讓他們學習佛法,成為寺廟住持。2014年7月日本圖書界出版了向谷匡史寫的《退休後,從零開始成為僧侶的方法》。2018年9月13日,NHK「早上採訪情報」也報導這一話題。節目中說到日本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因為他們的朋友大都是職場上的工作夥伴,所以退休後,詢問成為僧侶的男性增加了。今年5月的雜誌《President》也刊出〈退休後出家的銀髮族增加中──捨棄我慾,投入第二人生〉專文,介紹從大企業退休後,選擇成為僧侶的故事。

為什麼這些日本男性想出家成為僧侶呢?或許與日本社會的另一個退休名詞「定年(退休)離婚」有關。這個名詞在2002年左右出現,又被稱為「熟年離婚」,指的是退休後,妻子立即提出離婚,分得一半財產的社會現象。把「老後出家」及「定年離婚」放在一起,就可以理解高齡社會的夫妻衝突,會在退休後隨即明朗化、公開化。甚至有的妻子因為不想和丈夫葬在一起,而在丈夫過世後選擇「死後離婚」。這些現象都有個不容忽視的主題──尊嚴。

台灣和日本雖不一樣,但可以發現退休後的生活調適容易成為家庭問題來源。2017年開始,總會「一領一.新倍加」推動中心增設了高齡關懷中心,開始推動教會對高齡關懷事工,關心長者的身心靈健康。許多教會也紛紛成立「關懷站」或 「C級巷弄長照站(長照柑仔店)」來關心社區的長者。

教會與政府、一般民間長者關懷事工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政府、民間社團有豐富的資源可以關懷長者的身體與心理的問題,但無法觸及到長者的「靈性」問題。身、心固然重要,但沒有靈性支撐,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健康。教會除了可以提供促進心理與身體健康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得好好準備去關心長者的靈性問題。這當然不是去推銷基督教信仰,而是站在基督教信仰的角度,尊重長者的宗教,設身處地帶領長者認識「天、人、物、我」的關係,特別是人生終程意義。

教會關心的基本態度,就是在上帝的愛裡對長者尊重並給予尊嚴。缺乏尊重與尊嚴,會使關懷打折,成為「廉價品」。唯有尊重,才能讓教會學習在長者的身影中看見上帝,同時見證上帝的愛在我們中間。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