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頭煙硝中的教會 談考驗與挑戰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古亭教會於10月9日晚間主辦一場關心香港議題的座談會「變或不變,這是個問題:置身香港街頭煙硝中的基督教會」,邀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葉浩、輔仁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張名揚、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助理教授陳文珊等3位基督徒學者,就各自領域與接觸香港的實際經驗,談論香港的現在與未來。

香港裔的張名揚表示,有不少香港教會支持反送中運動、「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可是抗爭運動從6月一路延燒至今,外界始終看不到人民的訴求有獲得正向結果的希望,於是開始有「上帝公義在哪裡?」的聲音產生,這也考驗著香港基督徒的信心。他說,教會起初無法接受主張暴力抗爭的勇武派,但現在已經能夠理解勇武派,並且接受武力衝突的程度已經提高。至於暴力抗爭的底線在哪,他提出,應該學習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精神,當面對高壓政權時,先以行動回應不公義,再做神學反思,但不是去學習使用武力、暴力!

神職人員也參與游擊隊、拿槍對峙政權,這個意思是,學習解放神學先以行動回應不公義,再做神學反思的精神,至於神職人員參與游擊隊,只是提出事實,教會對於使用武力的態度會改變不是學習。

張名揚說,不是只有基督徒才能夠追求上帝公義,應該是全民一起,不分宗教差異。他說,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自詡天主教徒,香港社會與政界也有不少擁護極權的教徒,導致香港人對基督徒的看法已經不再單一,不再以為基督徒是社會正向的象徵。他認為,反送中運動後,無論是香港政府或中國政府都會對教會展開不利行動,未來可能發生迫害教會行動。

(攝影/邱國榮)

葉浩表示,中國承諾香港50年不變,但早就已經變了,不管中國如何宣稱「改革開放」,心態依舊活在鴉片戰爭時代,仇恨外人,加上國族主義興起,敵我關係更分明。「要跟中國人談政治問題,要從百年前開始,因為這是中國人的情感的結構,外面人欺負了我們,外面人都是帝國主義,都是豬狗不如的漢奸走狗。」葉浩說,中國人的濃厚情緒導致討論到最後都會扯到民族屈辱,而國內不公義的事情反而變得不重要。

葉浩進一步說明,對於皇帝天朝的中國來說,基督徒身分必須放到中國人身分之後談,基督教遭到中國政府壓迫是必然發生。他說,任何人成為了基督徒,基督徒身分認同一定會優先於民族認同,但中國的情感結構並不允許如此,所以中國政府拆教會,而普世價值對中國來說也不重要,因為中國的普世價值才是普世價值,那是國族與中國共產黨交融的產物,而中國是「敵基督的奴隸道德國家」。

陳文珊指出,香港目前是被大規模鎮壓的前奏。她說,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是因台灣人被日本統治50年,生活有依循的法律規定,水平比中國人高,而同樣有法治基礎的香港,因為被英國統治152年,生活水平也比中國高出許多。台灣與香港都被沒有法治制度的中國接管,當時的台灣發生了大屠殺,當前的香港則是陷入嚴峻局勢。

陳文珊說,香港的社會與教會正在面對邪惡勢力,反觀台灣的轉型正義此時並沒有真正到位,她反問:「基督徒都真覺得社會與教會已經轉型正義了嗎?」若是,今時的台灣不會有韓國瑜出來選總統、不會有芒果乾(亡國感)的滋味。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