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團體選後召開座談會 籲民進黨釋出合作善意 與小黨一同改造立院
【邱國榮台北報導】一場「2016選後新國會分析」座談記者會,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高雄福氣教會會友姚立明指出,拿下過半席次的民進黨,要注意民主規範並且尊重小黨,否則不利國會改革。
2016總統暨國會選舉在1月16日落幕,翌日下午,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在台北市NGO會館舉行選後新國會分析座談暨記者會。姚立明指出,由非執政黨的人當立法院院長,可以使國會減少更多衝突;過去都是2張選票選舉,先選院長後再選副院長,結果都是多數黨拿下,這種選舉方式是不尊重少數政黨的做法,建議應該最高票者當選議長,次高票者當選副議長,德國與法國甚至是事前協商決定正副議長,國會內若沒有協商機制,便達不到與少數政黨互動的平衡,呼籲民進黨「不要整碗捧去,回到民主規範」。
姚立明說,擔任立院院長及副院長者,都需要退出政黨活動,也不能參加所屬政黨的「黨政平台」,否則立場不可能超然。參與平台的應該是黨團召集人,召集人是黨團領袖,此身分才是總統向國會諮商的對象,許多民主國家即如此,這也是未來國會改革的重要指標。
社會殷切期待國會制度改革,姚立明建議民進黨在新國會上任以前,列出國會制度改革的優先順序,並且事先諮詢現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只要民進黨執政前釋放出願意合作的姿態,日後就可以與小政黨一同革新舊制,「至於黨產處理議題,可以用轉型正義的涵蓋範圍去講,我相信民進黨團充滿智慧,只要在院長選舉上不要太粗暴,之後的事情就很好辦。」
前立法委員林濁水表示不反對國會朝野協商,但目前國會協商沒有既定制度規矩;法案草案協商成功後,進了議會不可以被翻案,但翻案狀況屢屢,加上黨團協商時往往是使用委員會已通過的草案,於法不合理。
時代力量新科立委徐永明表示,民眾對民進黨期待很高,因此積極處理政權交接條例的設計,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尤其在現行選制下,難保8年後不會再發生政治板塊大移動,擬定總統交接條例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計。他表示,時代力量將會密切關心未來新領導人的兩岸關係與政黨改革政策。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陳耀祥則表示,民主國家的國會委員會採取專業分工,但我國國會的議事效率低落,國會協商等於架空委員權力;若非必要,國會議事程序與內容必須公開透明,否則民眾問政府立法立基為何,得到答案永遠只有「黨團協商」四個字。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顧忠華指出,民進黨要好好進行立法院人事布局,若是讓人民感受到是分贓,民眾滿意度會立刻下降,此外,要團結台灣,政府在兩岸關係互動才有籌碼,多數人民不接受一黨把持的兩岸關係。由於此次國會新手居多,也讓人擔憂新國會是否會兵荒馬亂,希望新任立委好好表現,將國會提升到更高的民主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