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工學家】「破」,搖滾的那個字

搖滾騷客(音樂教室老師)

從小在長老教會出生的我,對於音樂是很傳統的認知,就是「古典」+「管風琴」,偶而加上鋼琴,至於給上帝聽的音樂都不叫歌,叫做「詩」。

在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教會決定改革轉型,引進新潮流派的「敬拜讚美」,白話說就是現代樂團編制(鼓、吉他、Bass、Keyboard),音樂風格轉為流行,偶而略帶一咪咪搖滾。

當時剛接觸電吉他的我很興奮,到處找同學、前輩學習,因為沒錢,也不敢跟父母說要找老師上課,只看著那唯一一本吉他教材《彈指之間》。沒幾個月,我對電吉他的認知與彈奏越來越熟悉,玩著玩著也接觸到了「效果器」;原來錄影帶中那些搖滾吉他手發出那樣迷人的「噪音」,是因為串接了這顆小盒子。

於是在某天,教會決定演出一些動感歌曲時,我便帶著借來的效果器,決定「一鳴驚人」,電吉他一插就開始彩排。牧師非常焦慮,來回踱著,扶額鎖眉,眾人相當不解。團長問:「牧師,怎麼了?音樂出了什麼問題?」牧師:「不是啊!那喇叭怎麼聲音破了?」

牧師異常焦慮是有原因的。教會出身的小孩,是最容易與音樂深交的,牧師自小家境優渥,品鑑好音樂與音響自然而然,據說他還常以業餘專家身分撰寫音響評論,如此貓狗耳,當然不能忍受微小的破音。但音響專家,又是古典出生的傳統家庭,如果腦袋裡沒有「破音」這樣的聽覺檔案,也不曾接觸搖滾樂,又怎能理解「破」才是現代藝術的開端呢?

另一件趣事,也大約是我小學時,有次參加教會活動,我邀請了好朋友一起去「嬉鬧」(抱歉,那場合通常讓人想睡覺),我朋友穿了件刷破的牛仔褲,便在場合裡追趕跑跳碰。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奶奶咬我耳朵說:「這是莊重嚴肅的場合,你朋友怎能穿一條破褲來呢?」沒想到長大後,那種看似破爛的牛仔褲,比沒有破的還貴。

我長大後發現「破」其實是一個蠻「明確」的文化符碼。在探討「完美」與「不完美」的關係,「破」其實是很有趣的概念,它並非二元對立,也並非陰陽相輔,它是建立在完美之中的缺陷,而怎麼看待那個焦點,取決於你的認知;如果你認為是瑕疵,那就是缺點,如果你認為那是亮點,那就是特色、藝術、甚至是哲學。

不少學生問我,搖滾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我的答案是,一個白目的年輕人,某天表演時嫌棄喇叭不夠大聲,於是把音量轉到底,然後過載聲音破掉。教學生涯中,遇過不少上帝的孩子,時不時還是會聽到家長表示:「破音、吼腔是服務撒但的音樂。」我就知道革命尚未成功,仍須努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