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難忘的禮拜

(攝影/陳逸凡)

陳家玉

9月28日參加了一場難忘的禮拜。與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嘉賓們,在鳳凰樹下記念學校創立150年。緬懷恩典的同時,也有新的起點,歷時近5年建設的圖書館正式落成啟用,以第一任台灣人院長黃彰輝名字命名。

黃彰輝用他的「呣甘願」精神所發展出的神學——就是那個台灣因受不同政權統治、人民無法自決及認識/認同自身的那種不甘心與期待出頭天所反省出的神學與精神,將持續成為這間學校培育人才的提醒。而這間學校將幫助許多信徒、傳道人、求道者連結知識與社群,還有整個世界的圖書館,也將成為傳承這個精神的重要基地。

禮拜儀式中,以宣告上主對台灣百姓安慰與救贖的美好吟唱為起點。老師們從台灣、南部基督教宣教的起點與巴克禮誓約獻身的共時歷史說起,彷彿穿越時空般,再次跟著宣教師們走過買地、宣教、培育本地傳道師的歷程。

我也一同遙想巴克禮牧師按照他16歲所立定的獻身文的委身來到台灣,府城教區獨立於廈門自主成為一個差會,高雄、台南兩地傳道師訓練合一成為學院雛形後,而後開始更系統性的神學教育、宣教與差派,還有那用白話字讀聖經與翻譯的起點,以及認同自己身分與處境做神學的初衷。

對於自己能在這個時間點與眾人一起回顧起點、懷想學校的從無到有,覺得十分恩典。特別是當王崇堯院長一一細數好些兄姊或機構,他們為了記念家人或感謝上主而固定奉獻,成為南神近年許多事工以及神學培育的重要支柱,對照自己讀神學院或過去委身服事信仰群體時的各種限制,在上主150年恩典之流帶領的歷史中,所有焦慮瞬間渺小起來,覺得自己應該更加交託上主才是。

禮拜開始不久,眾人一起唱著聖詩375首,思索著要帶怎樣的禮物、預備怎樣的心情來歡慶這樣的日子與恩典。歌詞的第二、三節成為了最好的提醒,也是我參加完禮拜後的深深祈禱:

「為過去感恩,有異象的眾人,栽種及灌沃來實現美夢。
為現在感恩,為學習,為敬奉,為宣教使命,化祈禱做行動。
為明日感恩,奇事人想到,無論明日如何,咱知會臨到;道做咱應允,永遠攏bōe落空,主安然保守,咱得疼痛無窮。」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