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許昭榮 設公園紀念台灣兵

【陳逸凡高雄報導】5月21日下午,高雄旗津海邊下著滂沱大雨,然而卻沒有阻卻眾人參加「春祭‧台灣兵暨許昭榮紀念音樂會」的決心,前台籍國軍梁啟祥、前台籍日軍魏祺峰、前台籍日軍看護婦廖淑霞、前高砂義勇軍葉添福更以95歲之高齡從台東騎機車至高雄參與,許昭榮遺孀余美智女士、義子吳祝榮以及外孫女洪萃嶷也至現場致意。

音樂會在日軍〈軍艦進行曲〉、國軍〈黃埔校歌〉、共軍〈義勇軍進行曲〉的演奏聲中揭開序幕,突顯出台灣兵身穿三國軍服、揮舞著不同國旗、不知為誰浴血拼戰卻沒有得到公平對待的悲哀。許昭榮一生曾為台籍日軍、台籍國軍、更曾因為一本台獨小冊子而被以叛亂罪關監十年,出獄後護照被國民黨政府吊銷,後來獲加拿大政治庇護而得以暫居海外。

面對顛沛流離的一生,許昭榮並沒有忘記在1947年國共「塘沽戰役」曾許下的誓言,「要帶著不幸戰死的台灣好友遺體回家!」1987年,許昭榮開始展開「尋人」的旅程,才意外發現,當時被拐騙脅迫加入國軍的台灣兵人數遠遠超出他的想像,從此他的腳蹤踏遍中國煙臺、青島、上海、杭州、廈門、黑龍江等地尋找失散的台灣兵,逐一記錄相關資料,並在台灣各地巡迴座談,訴求返鄉、定居、撫卹與安置,此外更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然而許昭榮一路走來並不順遂,國民黨政府面對過往的黑暗歷史不願積極處理;也有人質疑他積極奔走中國,已由「台獨份子」變身「統派」。2000年許昭榮好不容易爭取到旗津海邊作為預定地,然而建設卻始終遭到擱置,只有許昭榮募資設立的紀念碑佇立風中,2008年甚至遭到高雄市議會變更公園名稱,背離公園設立的目的。

同年5月20日,在馬英九就任總統當晚,許昭榮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孤身在旗津海邊公園預定地的荒煙漫草中,將自己化為一團烈焰,遺言中痛批包含民進黨在內的台灣執政者,長期對歷代台籍軍人軍屬的精神虐待,並表明自己甘願死守台灣唯一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直到催生「台灣歷代戰歿英靈紀念碑」為止。如今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包含紀念館、阿美族雕刻家希巨‧蘇飛製作的「望鄉」紀念碑皆已矗立海邊,成為歷史教育最佳的去處。

高雄市長陳菊出席音樂會時表示,自己就是台籍老兵的後代,但是卻跟很多人一樣關心了解不足,「對許昭榮先生充滿歉意。」陳菊說,許昭榮生前僅僅是希望政治人物能夠來這個海邊,看看這片台灣兵被送出去參戰的海洋,但是這樣的期待卻落空,她在看到許昭榮生前的日記之後,內心感到悲痛不已,認為許昭榮用最悲壯的方式結束生命,喚醒台灣年輕的一代,這是「公道」與「正義」的問題,「雖然這些人很多都不在了,但是後代還在,應該出來幫上一代說句公道話!」陳菊在獻花後,轉身面向海洋默禱許久。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壽山中會甲圍教會執事江仲驊則說,過去課本上沒有提起這段台灣兵的歷史,許昭榮幫助軍屬爭取權益的苦悶無人理解,因此以火焚身促成公園的設立,他期待新政府上任後能夠關心此事,「很多國家的戰爭公園都是國立的,我們卻只有忠烈祠,對台灣人來說很不公平。」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