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今年為「美麗島事件」40週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靜宜大學教授蘇瑤崇的協助、指導下,推出「回首來時路——屬於我們的美麗之島」特展,自1129日起至1215日止、於104特展室展出。

(攝影/林婉婷)

1129日開幕式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林思伶出席並致詞,表示「民主是一種素養」,會隨著逐漸成熟而產生不同的表達,回顧美麗島事件,也是反思過去前輩們捍衛民主的精神,應如何在現代與未來教育中傳承給年輕世代們。

蘇瑤崇在專講中介紹美麗島事件始末,以及其如何影響民主運動進程。1949年起戒嚴,因〈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原受憲法保障人民之選舉、集會、結社和言論等自由受限制;事實上,1970年代台灣經濟倚靠19501960年代美援為基礎而逐漸復甦,但提昇經濟生活強化人民渴望更自由也更公義的政治與社會;1979年中美斷交,《美麗島》雜誌社認為更應該加快台灣民主化,以爭取國際認同;當時雜誌社主張解除戒嚴、國會改選、恢復憲政。

(攝影/林婉婷)

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高雄辦事處以「慶祝世界人權日31週年」為由申請1210日集會,申請未獲准但主辦方決定活動仍然舉行;集會過程中因警方先行鎮壓而爆發警民衝突,現代多認為是「先鎮後暴」;事後國民政府宣稱黨外人士是暴徒,還在演藝界、媒體界與學術界動員,呼籲要求嚴懲美麗島事件參與者;但當時仍有不少國際救援,如重要海外人士連署、建言,以及國際人權組織關切,美國等至少16個國家政府致信蔣經國要求不要有死刑判決等。1980年審判結果出爐,最重刑是施明德遭判無期徒刑。

美麗島事件後,台灣政治呈現兩極分化,如國民黨與黨外人士皆在立法委員選舉中各獲支持,而人民已藉由事件而更理解黨外人士和民主運動主張,也加速政治改革步伐,終於在1987年時解嚴。然而當時為實現「民主」,不同立場者們能站在同一陣線對抗國民黨專政,1990年代、台灣進入民主化後,反而因「統獨」議題分裂出許多新政治勢力;回顧美麗島事件,應同時思考如何繼續維持與延續「民主」。

(攝影/林婉婷)

專講後蘇瑤崇導覽特展;展覽主視覺強調「回首」,將許多事件中具有象徵性的人事物放入設計裡,並用光變化投射;展區規劃出「時代背景」「衝突過程」「事件影響」等區,讓民眾們能循序漸進認識美麗島事件,也介紹相關事件如「林宅血案」;展出珍貴歷史報章、照片、影音與鎮暴警察裝備,還有《美麗島》雜誌復刻版供翻閱。展覽最後部分有彩蛋,可以一邊聆聽王明哲作詞、作曲的〈台灣〉,一邊在留言牆留下心得便條,最後「回首」看見展板拼出「台灣」形狀;展覽內容豐富,歡迎民眾把握展期參觀。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延伸閱讀

重回美麗島 政治翻轉的年代

走讀歷史 認識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40週年 陳儀深等人赴日演講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