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文談高雄事件與台灣民主進程

(攝影/林宜瑩)

【洪泰陽彰化報導】「今年是高雄事件40週年,不是美麗島事件的40週年!」前考試院院長姚嘉文有點嚴肅地表示,美麗島運動是黨外時期的重要工作與訴求,當時來自台灣各地的一群有台灣意識的黨外人士,透過發行《美麗島》雜誌宣揚理念,透過各地美麗島雜誌服務社的組織連結,強化理念推動,在當時亦被稱為「沒有黨名的政黨」。另外,黨外時期透過座談會、演講及群眾遊行等活動方式,讓台灣社會知道黨外的訴求。他說,高雄事件發生前,美麗島雜誌社早已經在台中、屏東、基隆與台南等地辦理了許多遊行活動,而在高雄時,被國民黨政府蓄意破懷,遂演變成高雄事件。

姚嘉文表示,高雄事件對促進台灣民主發展有重要性指標意義,但40年後的今天,輿論反而著重在哪些人被捉、被關與受苦等枝微末節敘事,嚴重忽略了高雄事件僅是美麗島運動的一環、一場被國民黨刻意破壞與抹黑栽贓的遊行而已!他強調,黨外運動的核心就是要破除國民黨的大中國框架,美麗島運動訴求的三大主張,第一是要求政府解除戒嚴狀態;第二是要求政府落實國會全面改選;第三則是修改憲法。當時黨外人士認為,國民黨的大中國意識與神話框架,在1971年時聯合國席位被中國取代、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時,就已經被打破了,更重要的是眾人咸認,大中國框架不可以成為限制台灣追求更好發展的阻礙。

「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姚嘉文提到,即使在戒嚴的壓制之下,經合法程序設立的美麗島雜誌社,仍透過內部各項委員會的設置,例如社務委員會、編輯委員會以及基金管理委員會等組織,直接吸納來自各地的黨外人士,發展組織以凝聚向心力齊為目標而努力。而各地方的服務社,就成為《美麗島》雜誌販售點以及辦理活動要角。

姚嘉文指出,成立酒會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雖然美麗島雜誌社成立時受到國民黨的干擾,但仍是當時社會上一項重要的新聞事件。全台各地的服務社也不斷藉由辦理演講、座談會、大型群眾運動、火把遊行等活動,推廣民主改革理念,讓國人認識到當時台灣國際處境與政治改革的必要。

對於高雄事件之後的影響,姚嘉文表示,事件發生後,來自台灣社會與國際輿論的關切,讓國民黨的大中國地位與正統主張成為不可能。他說,國民黨不斷宣傳高雄事件的暴動形象,從而刻意忽略黨外人士所訴諸的三大主張。他提到,國民黨以為軍事法庭公開審判能成為有力的政治宣傳,卻反而讓這些「暴民」及「叛亂的理由」成為國人與國際關注,認為既然是暴亂,用叛亂罪苛責反而無法令人信服。

高雄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民眾開始關心起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劉江南命案等撼動台灣與國際社會,使得國民黨政府遭受國際輿論壓力及黨外勢力的挑戰,只好漸漸放棄一黨專政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1987年解除持續38年的世界最長戒嚴令,並相繼開放黨禁、報禁。

對於現今台灣政治與社會現狀,姚嘉文有幾點期許,希望國人能繼續的關心與改變:一、重視台灣國家意識的養成。姚嘉文表示,總結他近60年政治運動的經驗,他認為台灣人沒有國家意識,除了缺乏自己管理政府的行政傳統,也缺乏自我統治的經驗。「我們不像韓國,雖然同屬日本殖民地,但韓國自古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台灣卻一直是被外來政權統治,普遍沒有國家的意識。」因此,未來應該要重視國家意識培養,強化對台灣的認同,不只政府應該去做,一般人更應該從自己開始、從家庭教育開始。

二、內部團結。姚嘉文表示,台灣人長期被認為短視近利,容易被收買、各爭利益,從今年總統大選就可看出。他強調,台灣人應該要團結,在民主制度上尋找最大共識。

最後,姚嘉文期盼台灣破除個人崇拜與英雄主義。他認為,這是台灣建國最大的障礙,並期許台灣人不要迷信英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知識與判斷是非的能力。

就如同聖經上約翰福音8章32節所記載的,「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這裡的真理原文就是TRUTH,如果台灣人對自己的歷史不清楚,不明白歷史的真相,那台灣人便無法看清時勢的變化,進而錯失掌握更好發展的契機。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