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記者金毓禎台北報導】香港區議會選舉變天,泛民派大勝,但林鄭特區政府未同意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來調查警暴,未來香港反送中運動是否會從街頭改為在體制內改革?教會在其中又可扮演何種角色?神學禮拜日、青平台及哲學星期五12月8日下午舉辦「從香港反送中運動反思政教關係」座談會,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及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助理教授陳文珊分析及研判現今局勢,吸引不少人士前往。

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已破160天,在區議會選舉獲得17區議員大多數席次後,美國、加拿大及韓國等國家開始研討並通過相關立法,針對違反民主及人權的中國及特區政府官員,採取禁止入境乃至扣押其他國財產的懲罰性措施。然而,大多數華人地區,特別是如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社群,卻傳出因反送中運動遭中方媒體抹黑為港獨,而進行言論自我審查,拒絕台灣支持香港運動及台獨立場學者入境,甚至對主辦單位進行秋後算帳等情事。

原本安排演講行程,遭大馬華人社群主辦單位異動影響,而差點無法成行的何明修表示,在區議會選舉後,香港反送中運動決定下一步的行動路線時,有必要對整個運動發展至今的過程作整體回顧分析,特別其與台灣太陽花學運之間的同異,更值得學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自我言論審查,顯示中國一帶一路及大外宣的措施,業已對東南亞地區造成一定影響。

陳文珊則透過文化研究的進路,分析在反送中運動前香港報章雜誌對於秦始皇的不同見解,剖析在中國傳統社會封建體制的道德思想,如何遭利用為習近平自2017年以來「馬克思加秦始皇」式的高度中央集體政府背書。她指出,香港反送中運動不單是政治或社會反對運動,更是文化詮釋權的爭奪,中國想用封建靠關係重人治的做法,取代香港在英領時期所建立的守法治與機會均等的精神,而其文化統戰往往使用家庭的比喻來企圖框限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她舉例,台灣神學家宋泉盛的《孟姜女的眼淚》企圖高舉人民政治神學以對抗極權專政,卻無深入剖析社會群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致於無法回應香港現今遭遇中國「以港治港」,透過包括宗教團體在內的功能組別進行內部殖民,特別是官鄉警黑等建制勢力的出現。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