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鴻採訪報導】移居彰化縣的原住民族有1/3聚集彰化市郊區的的福山、大竹、台鳳三個里,當地彰化中會彰山教會是一間由布農、排灣、阿美多族群組成的教會,多年來成立「彰化縣原住民關懷協會」扛下母語及文化傳承使命,善於把握政府資源為下一代建構族語環境,彌補平地學校未能兼顧原住民養成教育的缺憾。
彰山教會所屬協會12月4日執行縣政府向行政院原民會承辦的「彰化縣族語歌謠比賽」,70名老中青三代族人穿著族服,以美妙歌聲分享各族語言特色,再次喚醒彼此傳承母語的負擔。協會幹事莉杜克‧吉洛(Lituk Jiru)表示,國中至大學的年輕人多在都市長大,不太會講母語,因此比賽沒有限定一定要唱傳統古調,也開放流行風的族語歌曲。
社青組與松年組在當中傳唱從前在原鄉部落學過的母語歌,傳承歌謠記憶。〈林班歌〉敘述兒時沒有讀書,跟著大人在南投與花蓮交界深山一連數日開墾,辛苦下班後大夥聚在小屋唱歌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兩位阿嬤分別唱出傳統阿美族工作及布農族採野菜的情形,認真的模樣彷彿傾生命之力,台下年輕人感動得起雞皮疙瘩。
彰化中會白沙教會、排灣中會彰鳳教會的原住民弟兄姊妹也前來共襄盛舉。協會理事長凱樹‧索克羅曼表示,首辦族語歌謠比賽已具雛型,期望未來歌謠比賽能更嚴謹地按各族呈現,讓青年慢慢地學唱更多的傳統歌謠。
彰山教會附近原住民主要從事工廠作業員、家庭代工,部分家長由於教育程度不高,無法在孩子放學後輔導課業,協會為此承辦公部門的「原住民學生課後扶植計畫」,13年來幫助學童課業進步,建立自信,提供多元智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