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為普世夥伴,等一下!

鄭明敏(前WCC執委)

當我們基於信念,為了重大議題卯足全力推動倡議時,卻得停下腳步等候落後的夥伴,這是項艱難的功課。

最近參與一個跨教派寫作工作坊,目標是產出一份台灣背景的禮拜手冊,供全球普世教會婦女使用,意義極為重大。討論過程中,本宗和其他教派的代表在核心價值、思想的差異,很快就顯而易見。除了教派差異,世代差異也很明顯。

當他教派代表認為該以「兩性」取代「性別」時,本宗年輕代表以翻白眼回應;當本宗代表認為應納入二二八歷史和台灣獨立訴求時,他教派代表反對,表示台灣已經獨立。致力於跨教派合作的美好關係之際,這些針鋒相對依然壁壘分明,是我們思想正確,而他教派保守落伍嗎?

我回想自己在40歲那年意外被選為亞洲教會婦女協會(ACWC)主席。剛開始極度不耐,無法理解南亞區的委員怎麼說明都講不通。尤其紐澳、東亞和南亞的委員之間存在很大的認知鴻溝。有一回,日本代表和巴基斯坦代表來回攻防,都使用同一個英語字彙,我努力在兩個腔調很重的英語對話中嘗試理解雙方,最後終於領悟,兩人對這個字彙的認知定義是不同的。這個經驗警惕我在任期中,按下不耐,認真聆聽。

去年11月底結束的亞洲普世婦女大會再次印證,同理對方處境的必要性。大會接近尾聲時,一位年輕的巴基斯坦代表站出來分享,在她的國家,一名年輕女孩有了不被家裡接受的心上人,最終遭自家父兄親手殺害。另一頭,也有紐西蘭代表認為這個大會應該開放男性參加,因為其中涵蓋多樣議題,需要男性的理解與協助才能有所改變。這個建議立意良善也符合訴求,卻忽略某些處境的婦女需要安全空間才能毫無顧慮分享。

同理,長老教會在國內跨教派或亞洲區普世教會中,針對爭議性議題總能抱持開放對話、容忍內部衝撞的空間,但也必須理解,集體的普世組織或會議,答案不是我們說了算,必須不斷溝通磨合,各退一步尋求共識。

寫作工作坊只是合作的開始,與其翻白眼,不如思考如何提出有力論述,畢竟發言目的是要讓人聽得下去。合作不意謂我們得妥協信念,但合作得付上代價是不爭事實,最起碼得慢下腳步,耐心等候同行的夥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