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2019年9月14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派駐英國宣教師陳郁分就職禮拜在英國倫敦之律門聯合歸正教會(Lumen United Reformed Church)舉行;這是倫敦光鹽團契經歷1年多的等待後,終於有新任牧者到來。

延伸閱讀:

屏東中會差宣教師 陳郁分赴倫敦服事

PCT派駐英國宣教師陳郁分就職倫敦光鹽團契

為何走上國外宣教師的道路?這要回到2010年。當時,歷經服事20多年歲月,陳郁分暫別台灣,赴法國就讀新教改革宗神學院,前後一待就是8年。當自己也成為「移民」,親身接觸當地台灣移民與留學生,陳郁分看到他們的需要,尤其是學生族群,年輕氣盛的他們正值人生的焚燒年代,極需確定人生方向,而信仰與價值觀的迷失亦需引導陪伴;也因此,國外宣教的感動在陳郁分心中萌發。

當時她因過去牧職的委身,在異鄉仍不忘情於移民與留學生的個人關懷,例如初始移民的生活適應、社會隔離、種族問題、甚至學業挫敗有自殺念頭者等等。後來法國改革宗教會曾想與PCT締結夥伴關係,陳郁分也多方尋求接觸並努力相關可能方案,最後仍因經費等因素而沒能實現,但上帝又指引了新方向:2016年年底,陳郁分在回台處理戶籍問題期間,看見《台灣教會公報》刊登招募英國宣教師訊息,在友人規勸下嘗試投遞履歷,接著得到面試直至確定入取,全在短短2個禮拜內完成,「我相信這應該是有上帝美好的旨意」。

由於是三方合作的宣教計畫,除了PCT,還必須取得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nited Reformed Church, URC)與世界傳道會(The 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CWM)的接納;期間又因為脫歐,移民英國需要通過許多關卡,故至2018年4月才取得英國的工作簽證,前往倫敦開始宣教師工作。陳郁分坦言,這過程中確實煎熬,也有數度想要放棄;事實上,倫敦有很多華人教會,也曾聽聞其他教派想派駐宣教師,也遭受簽證阻饒而作罷。

(攝影/林婉婷)

面對既有挑戰 從歷史與態度找優勢

來到倫敦開始走馬上任,陳郁分觀察到新挑戰。首先,倫敦地區的台灣移民多居住在邊陲地區,要經常參與團契或教會活動並不容易;再來,團契雖已有10年歷史,但因為成員來來去去,各自背景與信仰委身不同;故最開始的事工,著重在整理、聯繫過去與現存的成員資源,期間也需適應期待與現實的落差,例如使用台語祝禱受質疑、改革宗神學或普世教會開放上亦有溝通的空間,希望能在未來開放各種討論的可能性,不過她也強調,國外宣教師身處他鄉,應非常謙虛,且國外團契不是「組織」領導,而是「人」組成,成員可能來自不同教派,對台灣處境、政治參與、社會關懷與文化傳承等議題認同自然不見得都會相同。

例如日前團契邀請改革宗神學院院長謝文義牧師(Rev. John McNeil Scott)從神學角度分析脫歐議題,吸引許多關心文化的知識份子來參與,但也有人覺得這是「政治活動」而產生不同意見,並要求團契以後不要再舉辦涉及政治的活動;另2018年年底,URC接納PCT的「台灣是台灣」(Taiwan is Taiwan)提案,願意協助台灣代表向英國政治人物說項,支持台灣人能夠在國際上使用「台灣」這個名字;雖然URC樂意為台灣行動,但當時團契裡對此有不同聲音,活動也因此取消。陳郁分指出,政治確實是比較敏感的議題,有時候也會感覺挫折,「但挫折10次還是要爬起來」,她認為宣教師的工作就是要時時裝備自己,越挫越勇。

雖有挑戰,但也存有優勢。其中一個優勢是歷史因素,陳郁分談到,相對於法國主要連結非洲的法語系國家,英國過去就曾派許多宣教師到亞洲國家,包含台灣;以過去歷史情感與信仰傳統相似為基礎而連結,URC願意協助宣教師關懷在英國的台灣移民與學生;而PCT是少數被CWM選中合作「宣教夥伴方案」(Partner in Mission, PIM)的亞洲國家代表,同樣與這段宣教歷史有關。

另一個優勢是陳郁分的「個人意志」,她在法國就嘗試開始宣教與關懷的福音工作,深深明白這份事工對移民們之不可或缺,法國改革宗總會與PCT的合作方案之未盡之志得以在英國實現,讓她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此外,她在法國讀書時更深入認識改革宗的重要人物與事蹟,也相當激勵她的宣教意志。

(相片提供/陳郁分)

世界瞬息萬變 調整方法與心態

當前國際局勢較為複雜,對陳郁分在英國宣教也有些影響。陳郁分說明,每年中國政府開放3000名獎學金名額供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在倫敦,也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而中國政府對宗教與教會逼迫並未到國外就停止,而是透過不同形式繼續監視,因此宣教工作者要有足夠警覺並需保護參與的中國學生,例如只能使用英文名、不能使用中文名等。

另一方面,脫歐問題使得移民門檻提高,台灣移民急遽減少,大部分移民多為打工度假者,且從事邊緣工作,參與團契時間受限;陳郁分直言,從這現象得以窺見台灣整體經濟下滑,來倫敦的移民與留學生緊縮,學生及移民轉向選擇較易生存的歐陸國家發展;陳郁分點出,英國教會也正遭遇困境,10年來損失4分之1的人數和奉獻,且教會因社會世俗化與種種變遷,教勢衰減,對新世代而言,全球化市場價值成為新世代追求目標,傳統文化與人文科學遭受嚴苛考驗,台灣也逐漸正面臨這個全球化問題,只是溫水煮青蛙,許多人沒未意識到其嚴重性。

對團契旅居英國者而言,著力牧養學生族群的最大困難,是學生流動性高,隨著學期與畢業離開,經常需接受「沒有看見果效」之無力感,「感覺做很多,但只在他們需要的當下才有幫助,整體似乎沒有留下什麼。」陳郁分提醒,當同工有此無力感時,就需要不斷去反思團契存在的目的為何?雖然只是陪伴,但期許這群年輕人們不論是繼續在倫敦或是回到台灣,都能持守信仰;這才是團契的定位,而不是想要看見成員數字的增長,讓老契友認清這個實況,才不會失去服事動力。

陳郁分也分享國外宣教的感動,在於她和URC牧者們同工互動。在與中總會英國牧者與同工交流中,重新認識自己的使命,學習方法與技巧,討論彼此的困境,不但是很豐富的學習過程,也得到滋養與堅固;陳郁分補充,英國牧師們不論是資歷與工作內容,大家都是同酬,此乃為堅守這份牧職非一般世俗的工作,委身這職務服事是為了信仰,而不是為了金錢;雖然正處教勢變動危機,但各種多元人才聚集,為努力傳承基督教信仰在這世紀如何下對功夫,台灣教會能夠與英國教會合作,多方學習這個從上世紀即為世界宣教帝國的組織,如何不斷轉型,尋求新世紀新使命的開展,這是台灣教會相當能借鏡的宣教挑戰。

農曆新年將至,陳郁分說到會與台灣駐倫敦辦事處合作舉辦火鍋大會,此外也正籌畫新年度事工;2020年團契將與更多非基督徒團體合作,例如駐倫敦辦事處、中文學校、倫敦工商團體與婦女會組織等等,希望能藉此更豐富活動內容,也吸引更多非基督徒進入團契。

(相片提供/陳郁分)

【延伸閱讀】

【國內外宣道奉獻主日】宣教非殖民,而是夥伴

【日本神戶】郭世宗:教會為所有人存在

【緬甸】廣福與薇依:不是孤軍奮戰

【新加坡】李孝忠:福音與文化、教會與社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