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凡專題報導】每年1月第三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訂定的「國內外宣道奉獻主日」,總會傳道幹事陳澤胤牧師表示,由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教派」而不是「差會」,所注重的是整體普世教會的發展,期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差派到國外的宣教師,都能夠成為雙方教會合作的橋樑,透過參與當地教會事工、牧養教會等方式,促進教會的連結與互動,建立彼此的夥伴關係。

面對「長老教會為什麼國外宣教師這麼少?」「為什麼每次差派事工都要經過這麼久的事前準備?」等質疑,陳澤胤說明,這是為了讓整體教會能夠形成共識、尊重當地教會實際宣教需求等考量,來促成雙方的正式合作,因此按照現行體制,需通過中會、傳委會、總委會等審查認定,並且對方教會也表示同意,才會正式進行差派。

陳澤胤表示,這種做法背後的神學思想,是因現代宣教師差派已非早年殖民時代的宣教師差派。差派宣教師不是插旗幟、搶地盤,而是「夥伴宣教」概念;雙方關係不再是「母會」與「子會」,而是「合作教會」與「夥伴教會」的關係,雖然效率看似較差、速度較慢,但是卻能凝聚雙方共識與認同,建立長期夥伴關係,促成當地宣教健康生根發展。

(攝影/林婉婷)

透過雙方各項行政確認及正式合作,在面對急難狀況時,能夠提供緊急醫療協助。例如2014年,總會普世青年交流計畫(EYEP)前往紐西蘭參訪時,車輛在高速公路翻覆,造成與會青年嚴重受傷,甚至需出動直昇機緊急救援;因雙方有正式合作關係,紐西蘭教會很快就能介入,提供及時幫助並且持續追蹤關懷。

目前差派到國外的宣教師分為甲類、乙類、丙類,其區別在於甲類是因我方教會事工需求而差派,並由我方支付謝禮;乙類是因雙方教會共同需求而差派,並由雙方分攤謝禮;丙類是因對方教會需求差派,由對方教會支付謝禮。

「一個人走,走得比較快;一群人走,走得比較遠。」陳澤胤說,一個人的開拓或許效率較好,但是穩固建立教會則需有更多的配搭與合作,這是目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在差派宣教師時採用現行方式的主因。陳澤胤認為,差派至國外的宣教師更類似於「外交官」,可以促成雙方教會合作與發展。

 

【國外宣教師牧會心路歷程】

【英國倫敦】陳郁分:挫折10次還是要爬起來

【日本神戶】郭世宗:教會為所有人存在

【緬甸】廣福與薇依:不是孤軍奮戰

【新加坡】李孝忠:福音與文化、教會與社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