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汙染成因 抗境內空汙從自身開始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與東海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推動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空汙從哪來?」系列第1場對談會,1月15日晚上於台中主婦聯盟會議室舉行,當天吸引了50多位民眾參與。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陳鶴文表示,空汙除了人為因素外,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鄭芳怡則利用氣候分析資料,整理圖表與統計數字,說明為何台灣會受到空汙的侵害。

鄭芳怡表示,台灣一到秋冬,受到北方的大陸冷高壓天氣系統影響,大陸冷高壓鋒面過後溫度變低、變冷,當東北季風吹起,大約隔12個小時,冷高壓系統會隨著環境的波動往東遠離台灣,大氣的環流結構會轉為偏東風的結構,東風遇到中央山脈,過不了山,整個台灣西半部位處背風面,吹不到風,空氣品質當然糟糕。

鄭芳怡表示,東北季風有益處也有缺點,當風較強時,會把汙染物帶走,但也有可能把境外汙染物吹進台灣,而當冷高壓系統遠離台灣轉為高壓迴流或弱綜觀的時候,就可以預期空品會越來越糟,因為整個環境的風場變弱了。

聽眾普遍關心台灣各地的空氣品質是否有改善,鄭芳怡表示,觀測數據很清楚地顯示PM2.5濃度在各地區都有明顯下降,以北部或竹苗較好,越往南部改善幅度越小。整體來說,高屏地區除了先天空品擴散條件不好,另外還夾雜本身與來自上風處的汙染物,所以在空汙治理上越往南部越困難。

針對在媒體上常聽到的境外與境內汙染源問題,鄭芳怡表示,境外和境內問題必須分開討論,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的天氣條件下,較容易有境外汙染問題,但當大氣環境結構轉為偏東風結構,境外影響是低的。她說,境內汙染多半是台灣本地造成,高汙染原則上是發生在大環境、高壓迴流風場很弱的條件下,大部分的汙染物或PM2.5來源都是台灣本地排放,應把改善著力點放在境內。

最後鄭芳怡提醒聽眾,除了工業排放以外,交通移動是境內汙染源的大宗,因此更應該關注交通運具,汰除老舊車輛以及多使用大眾運輸等。

(攝影/洪泰陽)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